怪人與貓 作品

第556章 聽到的答案(中)

    不同時期,天狗的出現具有不同的含義。

    平安時代佛教在島國盛行,淨土宗在天皇以及公卿貴族間更廣為流傳。

    據說天狗想來欺騙修行普通的僧人,便附之其身並使之生病。因此僧侶們便與天狗大戰,打敗天狗並將之比喻作人世的異常和動亂的根源,主張將天狗鎮壓,因此有人說“天狗”一詞是天台宗的僧人所創。

    鎌倉時代的《是害坊繪卷》繪畫出天狗“是害坊”和天台宗僧侶大戰的情景。

    傳說大戰時“是害坊”鬥法失敗受傷,被島國的天狗援助用溫泉療養,傷愈後歸國。

    中世紀後期原本以“老鷹”為形象的天狗,轉變為“鼻高天狗”,鼻高象徴傲慢的態度,即日語中所謂的“自慢”、“鼻高高”。

    並演變為說那些修行一般並態度傲慢的山僧,死後會化成天狗。到了中世以後,更產生了天狗出現便會招致天下大亂的說法。

    《太平記》記載的御靈化身為天狗登場。

    京都市上京區有一座“白峰神宮”,祭祀的是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在保元之亂中敗北流亡到贊岐,並含恨而死,而其怨靈更化成了大天狗,持續在人世間作亂。

    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天狗的首領想像成崇德天皇的形象。

    同時人類怨靈化為天狗為禍的說法,也越來越多。室町時代蒐集民間傳說的的《御伽草子》裡有一個描寫“天狗”的故事:著名武將源義經的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戰敗,被平氏家族捉去,於是將他寄養在京都的鞍馬寺。源義經在寺中修行期間,決心要為父親報仇,因而每天入山習劍。他遇見了傳說中的天狗,並學習到了劍術,後來他真的打敗了平氏。

    作為神而成為信仰對象的大天狗以愛宕山的“太郎坊”、鞍馬山的“僧正坊”、比良山的“次郎坊”、比叡山的“法性坊”、英彥山的“豐前坊”、筑波山的“法印坊”、大山的“伯耆坊”、葛城山的“高間坊”、高雄山的“內供坊”、富士山的“太郎坊”、白峰山的“相模坊”等較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