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靜濤 作品

第7章 第一複合音:那音

    有了藤皮作為輔助,二人又年紀都還不大,用的都是很細小的樹枝,編制樹枝盾出乎預料的順利,阿咦還用藤皮綁了外圈和內莖,來加固樹枝盾,那內莖,也就成了把手。

    再把藤皮穿纏於樹枝縫隙中後,這樣的盾牌居然極為牢固。

    阿咦高興極了,但也覺得藤皮太溼了,太粘手,便把剩下的藤皮和一些細樹的樹皮掛在了洞外的石頭上,大約是想吹乾它們。

    伏夕雖年紀還小,卻已然參與過一次狩獵,對此卻並不滿足,又帶著比劃說“要是能拿竹子編盾就好了,它們好堅固。”

    他說的竹子,則僅僅是用了鳥語中的瀟瀟聲。

    “嗯,以後我們想辦法去採。”阿咦想了想說。

    而藤皮的使用,讓二人感悟到的則是繩索的使用,儘管之前的猿人在把草葉掛身上時,也有了一點打結的經驗,但並沒有確切的製作繩索的想法。

    但阿咦有。

    為此,在試著編草鞋時,阿咦就把寬藤皮搓揉起來,讓其變細,以便於打結。

    而這麼做了後,阿咦便發現了問題,那就是藤皮太寬的話,這麼一搓後,會讓藤皮二邊的纖維產生斷裂,進而影響整艮細繩的牢固度。

    有了這種觀察後,阿咦就用了更細的藤皮來搓繩子,並且在覺得一根藤皮不夠牢固的情況下,又加了一艮,把二艮捻在了一起,合為一根繩子。

    這樣的繩子,視需要,當然還可以再加粗。

    之後,張靜濤終於知道了阿咦發覆合音的由來了。

    卻是這小妹子在作大量編織時,常常不能鬆手,於是,有時候要伏夕幫忙拿材料,便會牽動嘴角,示意遠處,說出一個‘奴’音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發音。

    意思是,奴,那邊,幫我拿下。

    為此,她要指揮伏夕,並要讓伏夕很注意她說話了,便會拖很長的音,這時候,阿咦便發現了,奴是由

    、v,也就是‘呢、烏’二個音構成的複合音,她拖長的那個音,則是烏音。

    於是,為了能更大聲指向遠處的事物,她就去掉了烏音,換上了她習慣的啊音,結果,複合出了一個‘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