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136章 牙刷

    《史記·倉公傳》中就指出引起齲齒的原因是“食而不漱”。

    《禮記》雲:雞初鳴,鹹盥嗽!

    古人已經有了漱口的習慣,但清理口腔和牙齒只用手指與柳枝。

    貴族之家,方能用的上楊柳枝刷牙,手指刷牙的那是尋常黎庶。

    更有不少人完全不刷牙漱口,或者只是簡單的漱口!

    為何?

    因為鹽巴本就貴重,更何況是充當牙膏作用的細鹽和酒!

    最離譜的是在古羅馬,他們刷牙流行用尿液,潔牙時將尿液含在嘴裡一段時間後再吐掉,實在讓人不能理解……

    然而現代的醫學證明,尿液中含有的氟確有清潔的作用!

    慶忌打算將牙刷這種清潔口腔的用具推廣出去,上行下效。

    只是,這牙膏的問題始終不能解決。

    在這個時代,鹽水、酒、溫水等東西都有作為牙膏的效用,只是效用不大。

    而且有些東西一般人還不一定用得起,或者捨得用!

    而對於牙膏的具體成分,慶忌記得不大清楚,只知道含有碳酸鈣、氟什麼的,具體而言,鹽、松脂和茯苓等東西都能作為牙膏的原材料。

    遇到這種不懂的問題,慶忌乾脆交給專業人士去探究。

    洗漱打扮一番後,慶忌又穿上一襲常服,到滋德殿處理政務。

    現在,慶忌每日要處理的政務可不少!

    吳國的疆域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但新法推行期間,作為國君的慶忌事無鉅細,都要一一過問。

    故而,放置在一側的竹簡可謂是堆得跟小山一般,等著慶忌批閱。

    慶忌就端坐於席位上,將奏牘在案上攤開,一手執“不律”(毛筆),看著竹簡上的文字,細細的斟酌一番後,便提筆批示。

    準!

    一字批下,可能是慶忌沾的墨汁太濃,也可能是慶忌下筆的動作過重,竟然讓這個“準”字不大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