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622章 合適的選才制度


“我吳國有稷下學宮,常年聚士子三千,傳道受業解惑。”

 
慶忌緩聲道:“官吏選拔,多由稷下學宮出,或是朝中公卿百官舉薦,讓寡人得以任賢用能。”

 
“然則,各郡縣仍有遊學士子,不為人知。有出仕之心,而無入仕之途,何以也?”

 
“寡人早年頒佈求賢令,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選才不擇生。此乃我吳國的用人之國策,可為祖制,世代不變……”

 
頓了一下,慶忌又環視一週,看著陛臺下的公卿大夫們,朗聲道:“而今社稷正是用人之際,吳國之官吏,位居天下列國之首,卻仍舊略顯貴乏!”

 
“寡人之意,是在我吳國建立一套完善的任賢用能制度,是為——察舉制!”

 
事到如今,慶忌終於是打算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選拔制度。

 
為何?

 
因為吳國現在的疆域遼闊,郡縣眾多,官吏的總數位居天下之首。

 
然而,吳國對官吏的需求,仍舊是捉襟見肘的。

 
這麼多年來,吳國一直都在對外擴張,滅越吞楚,徵辟嶺南,兼併西南之地……

 
官吏的需求,一直是吳國長期以來的一大問題。

 
不可否認,吳國有著當今天下最大的一所最高學府——

 
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當中,每年的士子不可計數。

 
三千隻是一個概數,因為稷下學宮分為政學院、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工學院,五大學院當中,個個士子都能識文斷字,或身兼多種才能。

 
因而稷下學宮常年以來,士子總數都是幾千人。

 
何以供不應求?

 
一些士子,的確是澹泊名利,暫時沒有出仕之心,慶忌也不便於強求。

 
在天下士子仰慕稷下學宮之學術鼎盛,紛紛入吳的時候,士子們也未必會真的出仕吳國。

 
老子、孔丘、晏嬰、季札、孫憑、孫武、計然等等,吳國鼎鼎有名的大賢,比比皆是,在各個領域都有著突出成就,被天下人所敬仰。

 
正所謂大浪淘沙,一些士子能否出仕吳國,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