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東城區。

    一年時間,在這一場莫測的風波之中,轉瞬而逝,昭武六年,儼然已至年末之際。

    和往年一樣,政治的亂局,在強權的壓制下,對老百姓的影響,還是那般微乎其微。

    自天下一統後,本就發展迅速的京城,更是在南北匯聚後,徹底邁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峰期。

    據昭武三年時的土地人口清查統計,京城京城的人口便已達七十餘萬人,比之當年遼省一個省的人口,還要高出數倍。

    而至如今昭武六年末,戶部的戶口黃冊統計,如今的京城,在短短三年時間,已然增長了近二十萬人。

    這些,自然得益於朝廷對商業的政策扶持,對前明戶籍制度的變更。

    商業政策扶持,自然帶動了人口的流動,滿天下跑的商旅,都不在少數。

    而戶籍制度的變更,最主要的,莫過於廢除了前明的分籍制度,即匠戶商戶等等這類民戶籍,皆被廢除。

    所有人,士人也好,農戶匠戶也罷,皆為平等。

    到現在,也就只剩下軍戶籍未曾廢除。

    而軍戶籍,自然是有歷史原因存在。

    就好比現如今的大恆,依舊保留著前明營兵與衛所共存的軍事制度。

    究其原因,也只有一個,天下一統,尚且不穩,再加之西南,朝鮮邊陲重地,尚且難衛安寧,西北,北方草原,皆還有大敵存在。

    天下太過浩瀚,需要戍守的地方太多太多。

    如今之大恆,包括水師在內,記錄在冊的軍隊,便有一百二十萬之多。

    而這一百二十餘萬大軍,若皆為專職戰爭的營兵,朝廷財政根本無力負擔。

    更別說,還有已經地方巡檢,稅檢這兩個兵力大頭了。

    而記錄在冊的營兵,除了京軍十二團營,約十五萬將士,禁軍九衛,約十萬將士。

    遼省,朝鮮,西北,西南邊陲,還有北疆邊鎮,如此多重地,共計才不到五萬營兵,再加上如今擴編定製約十萬將士的幾大水師。

    也就是說,這一百二十萬大軍,其中只有四十萬,是需要朝廷撥發錢糧,專職作戰的營兵。

    其中還有八十萬大軍,皆是不需要朝廷撥給錢糧,戍邊屯墾自給自足的衛所將士。

    每個衛所將士,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八十萬衛所將士,就意味著八十萬戶人家,數百萬人口,在邊陲之地,承擔著戍邊屯墾的職責。

    而這一切,朝廷需要付出的,微乎其微,在大恆剛立的前幾年,這些衛所,每年不僅不需要朝廷撥給錢糧,還給朝廷上繳著至關重要的屯墾之糧。

    這些上繳,直到昭武四年末,天子才將其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