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 作品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鮮

    自昭武二年平定後金,收復遼東,順帶著也將朝鮮平定之後。

    至如今,朝鮮納入大恆統治體系,已然有八年之久。

    建制為省,初設九府五十一縣,後在昭武七年,朝鮮水師巡防營建制完整,清理了朝鮮周邊島嶼,又增添一府十二縣。

    至今,朝鮮省,共有十府六十三縣,人口六百五十八萬餘人。

    只不過在這些年間,亦是陸陸續續遷徙了近百萬朝鮮百姓至遼省與漢民同居。

    再加之朝鮮民間私下遷徙至朝鮮的人口,故而,至當今昭武十年,朝鮮人口,也不過五百多萬人。

    五百多萬人口,哪怕放眼大恆天下,顯然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尤其是這些人,還非漢民。

    民族隔閡之下的統治,顯然很難一帆風順。

    初定朝鮮,便是由定國公總攬朝鮮軍政,雖有戴罪立功的發配之嫌,但不可否認,亦是有天子之安排在其中。

    以國公之尊,坐鎮朝鮮,其身份帶來的能量,顯然不是一普通官員將領能夠比擬的。

    定國公坐鎮朝鮮數年,最大的功勞,莫過於給朝鮮定下了統治框架,打下了統治基礎。

    親自領兵鎮壓叛逆,絞殺朝鮮王室及文武餘孽,以狠辣手段,行土地財稅改革,使朝鮮百姓歸心。

    有著定國公數年的親力親為,再加之朝鮮被後金及當年的遼鎮多番摧殘統治,至當年定國公卸任,朝鮮雖談不上安定,但也已經具備了統治的根基。

    隨後又經數任官員將帥治理,至今,朝鮮軍政,已然是和大恆其他各省一般,軍政分離,也接至中樞垂直管轄。

    若不是偶爾傳出的動亂消息,朝鮮,在大恆,已然和普通漢地省份沒有太大區別。

    畢竟,很是清楚的一點,那就是朝鮮經大明數百年的薰陶,某種意義上而言,朝鮮百姓已和漢民沒有太大區別。

    之所以生動亂,其根本,顯然不是來自於朝鮮百姓,而是朝鮮那些舊有的既得利益者。

    對付這些人,大恆顯然不會像對付國內士紳地主那般顧忌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