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四百六六章 貪官殺不盡

    大家應該都知道朱元章的糧長制度。

    就是朱元章根據各地繳納糧食的多少,設置不同的區,也就是“隨糧定區,區設糧長”,然後指派這個區田地最多的大戶來充當糧長,然後由他來負責稅糧的徵收和押運。糧長本人不屬於政府編制,擔任糧長期間期間產生的各種費用都由糧長自己承擔,政府不予報銷,他只是以私人的身份來接受政府的委託辦理公務。

    麼從這就可以看出來,糧長制的核心就在於糧長。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充當糧長,糧長的工作流程又是什麼呢?

    因為擔任糧長需要承擔大量的費用,而且還需要把每年徵收的稅糧登記造冊,

    所以就要求糧長不僅要家境殷實,還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當時屬於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地主就成為了朱元章的最佳人選。、

    這些人他們本身自己就有大量的土地,完全可以承受的起公務負擔,而且他們大多出身於耕讀世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完成糧長任內的工作依然不在話下。

    “業農而有志於仕,才侃任用者”就是朱元章最初的選拔標準。

    這些人其實就是地主,有人人你這個不是白乾活嗎...地主會願意嗎?

    確實呀...每年七月二十日以前,糧長們都要趕到南京內府戶科領取勘合,為之後開展的工作先領取憑證。

    領取勘合回鄉以後,就要馬上開展收糧工作了。糧長把具體的任務分派給各區的里長,接著里長又分配給下面的甲長,甲長再到每家每戶進行徵收。這一整個流程叫做催徵。等到催徵完成以後,就是匯解了,這也是最難的一個任務。各家各戶把糧食交到甲長那裡,甲長又送給里長,再由里長統一匯解給糧長,由糧長統一保管。之後就是下一步的解運的工作了。

    根據運糧目的地的不同,解運又分為兩種,如果把糧食留在本地,供地方政府使用的話,就叫做“存留”;如果運到本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因為路途比較遙遠,就叫做“起運”。舉個例子,如果杭州的一個糧長,把稅糧運到杭州衙門這就叫存留,如果運到上海或者運到京師南京就叫做起運。而起運又分為兩種:如果運到首都的,就叫做“京運”,運到別別的地方的衙門或者運到衛所充作軍糧的叫做“對撥”。

    當糧長把稅糧運到指定的地方之後,之前領取的勘合就派上用場了。如果糧食經當地負責人清點無誤後,就在勘合上蓋上官印,證明糧食確實足量繳納了,這就叫做“通關”。通關之後,糧長還要拿著蓋印之後的勘合到南京內府戶科去進行註銷。

    這些流程是又麻煩,有不給錢,地主願意嗎?

    他們當然願意,因為做完這些有機會做官,每年糧長們到南京領取勘合的時候,朱元章都會召集他們進行一次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如果有某個糧長回答得體、辦事精幹,就會得到朱元章的賞識,一般情況下都會被升為高官。當時浙江有一個叫做嚴震直的糧長,就是因為在座談會上表現的不錯,被朱元章看上了,短短三年時間,就從平民百姓當上了尚書。

    除了這個還有朱元章都會對這些糧長們發一些獎金咦示慰問,當然主要也是為了安撫他們好好幹活。按照區內農戶的多少,這些糧長也會得到相應的獎金,也就是“隨其戶之多寡而加損”。

    並且這些糧長只要不是在工作職責之內犯了法(稱為雜犯),其他的罪行,無論是死刑還是流放,都可以換成杖刑,甚至於後來即使是雜犯也可以用錢財贖罪。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好處,所以才有人願意擔任糧長,為政府效勞。

    這是一個很好的制度,拉進朱元章和明朝地主之間的關係,可是吳庸將這件貪汙桉一鬧大,直接將事情給鬧到了鄉下,一下讓朱元章和明朝地主之間的關係給弄僵了。

    朱標看到其中的危機,也是連忙上表,但是朱標的上表有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