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四百七一章 真理之王

    火炮就是真理之王,地球上的任何武器都沒有火炮厲害,有了火炮就可以佔領一切。有人會說,大明不是有火炮嗎?

    很遺憾,所謂的弗朗機火炮,其實只是最低等的那種火炮。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兩尊火銃是中國元代火銃。一尊是元代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鑄造的盞口銅銃。

    它由身管和藥室兩部分組成,銃口直徑105毫米,全長353毫米,重6.94千克。

    這就是火炮的初始原型。另一尊火銃是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鑄成,重4.75千克,長435毫米,銃口直徑30毫米,火銃下端刻有“至正辛卯”4個篆字,前端刻有“射穿百札,聲動九天”8個篆字。

    所謂札,即古代武士穿的鎧甲上的甲片。該火銃比西方國家最早的兩尊“火筒”早29年,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和最大的火銃。

    明朝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中國購買了4門西洋新式大炮。

    到明朝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時,又購買了26門。大明為其取名為“紅夷炮”。

    紅夷炮的口徑較大,為80130毫米左右。管壁較厚,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步加厚,有準星、照門,便於瞄準,中部還增設了炮耳,架炮時可以保持炮身的平穩。

    這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當時明軍與清軍正在關外交戰,努爾哈赤率6萬大軍攻寧遠,寧遠守將袁崇煥僅有守軍2萬,但拒不投降,發炮還擊。

    雙方激戰3日,明軍用炮火擊斃清軍1.7萬餘人,清軍戰敗。努爾哈赤也因受傷而死。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清軍在皇太極的帶領下進攻松山和錦州。

    此時清軍已裝備紅夷大炮,在大炮的轟擊下,明軍損失達5.4萬餘人,戰馬損失7000餘匹。清軍攻破松山,俘守將洪承疇,13萬明軍全軍覆沒。

    隨後下錦州攻塔山。在塔山西列紅夷炮,將城牆炸垮70米全殲守軍7000人。而後又用紅夷炮轟垮杏山城牆83米,破杏山。

    此後,明軍的紅夷炮盡皆落入清軍之手。清軍將紅夷炮改名為“紅衣炮清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正月,清軍彷製成功第一門紅衣炮,欽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

    此時的大明主要使用的還是佛郎機火炮,佛郎機大多作為艦炮使用,並採用了子銃與母銃結構,較中國明朝軍隊的火炮先進。母銃即炮筒,子銃即小火銃。

    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發射完一個退出後,再裝入另一個,於是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佛郎機還安裝了瞄準具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

    但是這些火炮和真正的火炮相比,完全的不堪一擊,登州此時正在研究的火炮為線膛炮....線膛炮的出現,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項了不起的發明。與當時同口徑的滑膛炮相比,線膛炮的射程增加了1~2倍,彈丸重量增大了15倍,射擊精度提高了4倍。

    

    更重要的是,線膛炮不再從炮口裝藥裝彈,而是改為後裝,速度提升了很多,除了這線膛炮,就是研究可以爆炸的榴彈炮。

    不過,這個還是很難的,朱榔的研究院,使用了安有導爆索的炮彈。使用這種帶導爆索的炮彈對炮手來說是極危險的:首先要在銅製或鐵製的炮彈殼內裝上炸藥,再安上引線,將其點燃,然後再小心屬放進炮膛內。結果是許多炮簡都爆炸了,炮手也當即喪命。

    跟著又開始鑄造的整發彈和球形實心彈。這些炮彈由稱做“榴彈炮”的特種火炮發射,彈上裝有彈託裝置,可以使“彈眼”和引信準確地對準炮膛軸線,朝向炮口。

    算是勉強過了第一關,但是威力還是一般,僅僅比實心彈威力打了兩到三倍,現在登州研究院正在研究榴霰彈,代號石榴。

    因為彈殼內的炸藥看起來像無數的石榴籽。

    現在就要等無煙火藥和tnt的研製成功,這樣的話,火炮也會開始越來越成熟。

    .................................

    大量的聳入天際的煙囪不停的對著天空吐出大量的煙霧,這要是在現代,早就不知道被環保罰成什麼樣了,但是這裡是大明,這個地方有僅僅佔地就有20000平方米,一共是四個冶煉工廠,三處居民區,在不遠處還有兩座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