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血凌傷 作品

第四百一十四章 爭鋒相對

    乾熙帝話音剛落,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哪怕對大莽使者殺人一事有意見,誰也不敢第一個站出來。

    畢竟大莽使者殺人一事,地點在京都,影響惡劣至極,於情於理都應當抓拿歸案,以儆效尤,要不然不僅僅會引起百姓的眾怒,而且還會有損大乾王朝的國威。

    但眼下這等情況,若是大乾直接將人抓拿歸案,必定會引起大莽使者團的不滿以至於抗議,進而引起邊疆的動亂,這也是下方的群臣不敢輕易開口的原因之一。

    乾熙帝俯瞰著偌大的金鑾殿,從殿內到殿外,下方足足站有數百人,話說這些人可都是大乾王朝的大臣,說是大乾王朝的頂梁支柱也不為過。

    可唯獨就是這些人,如今面對大莽使者當街殺人一事,除去東方和一小部分人,其餘大部分人皆表現出唯唯諾諾,膽小怕事。

    凌雲在角落裡看著朝堂上的一幕,心裡五味雜陳,感慨諸多,都說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不論到了什麼朝代,沒有強大的軍事,只能淪落至被人欺負的地步。

    他只是一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按品級來說不過只是個小嘍囉,就連在朝堂上連說句話的權利都沒有,又怎敢對這些人,對這件事評頭論足。

    要說心裡話,覺得大乾就應該拿出強有力的手段,不要一遇到大莽的事,就選擇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只不過看這些大臣,琢磨大都是貪生怕死之輩,要不然也不會面對大莽使者的刁難,每年都選擇花錢買平安,就連兵部,都不敢出聲呵斥,更不要說派兵回應。

    這種軟弱無力的手段,換來的只會是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的羞辱。

    就好如大乾是他們大莽圈養的綿羊,膽小怕事,軟弱無能,只要他們大莽有需求,就會向大乾發難,進而索要好處,這便是大莽一貫的作風。

    而大乾的回應,一開始頑強抵抗,不屈不撓,不甘於被大莽屈辱,只是這種抵抗大莽的現象並未持續多久。

    十二年前,大乾突然一概往日固守城池的做派,由兵部尚書於建安欽點十萬精兵討伐大莽,在京城誓師,想要雪恥大莽,進而收復失去土地。

    那時候乾熙帝剛上位不久,正值青年,自然也是野心勃勃,想要在戰功超越先輩,一飲舊恥,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就有了那場最為聲勢浩大的北伐。

    只是誰也沒想到,氣勢洶洶的北伐,剛到邊關,第一戰卻慘遭大敗,面對大莽騎兵的橫衝直撞,北伐軍隊根本無力抵抗。

    特別是站在平原上的北伐軍隊,沒有限制騎兵的辦法,以至於只能淪落為大莽騎兵的刀下亡魂。

    三軍統帥於建安戰死,北伐軍隊兵敗如山倒,十不存一,只剩不到幾千人逃回關內。

    北伐軍隊慘遭屠戮,自此大乾群臣風向大變,無人敢言戰,乾熙帝也因此一蹶不起,不再有想過反抗的想法。

    只不過近年來,大莽賊子越發得寸進尺,倘若真如東方和所言,長期以往,大乾必將陷入不復之地。

    要說東方和是誰,為何在朝堂上,一向對大莽不感冒?

    這件事,還得從他一身談起,東方和師從於建安,也就是前兵部尚書於建安的徒弟,也正是這種身份,東方和一直以來,從沒有向大莽低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