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郎君 作品

第176章 揚威河內——三輔之亂始末(下)

    “三輔的亂不是一天兩天了,當年也曾經有無數人想要改變這個局面。

    這些年天下紛爭不斷,這天災也同樣不斷。

    關中三輔之地,戰火紛飛,可偏偏同時還有著沒完沒了的天災來這裡火上澆油。

    興平元年,這一年不止有兵災,關中地區大旱,還連續發生了兩場地龍翻身,緊跟著就是隨之而來的旱災和蝗災。

    一個基本失去生機的地方,還要面臨這種沒完沒了的天災,即便各地還有農作,也不會有什麼產量,更不要說供養李傕、郭汜之部眾了。

    所以那個時候,咱們的這位陛下就想要為三輔的百姓出一份力。

    在兵禍和天災剛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安撫百姓,年僅十三歲的陛下曾親自下田耕地,希望能帶動百姓恢復農耕之事。

    只可惜他這裡剛剛安撫民心,蝗災就緊隨而至,導致了三輔之地近乎於顆粒無收的結果。

    緊跟著天狗食日,不祥之兆出現讓陛下齋戒沐浴五日,罷朝五天,士卒也暫時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兵器。

    在這之後,關中物價徹底崩殂。

    一斛谷糧要五十萬錢,一斛豆麥要二十萬錢,百姓們種不出來糧食,也買不到糧食。

    李傕郭汜還要他們交出來足夠的糧食,稍有不慎就是命喪當場。

    陛下當初尚且心軟,便命令御史侯汶從太倉拿出朝廷的存糧,煮成糜粥分給饑民吃。

    可當下面的人將最新的奏疏遞上去的時候,大家卻是發現,這被活活餓死的百姓並沒有半點減少。

    情況也沒有任何的好轉。

    這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否有人從中作梗,所以在嚴查之下,御史侯汶辦事不力煮出來的米粥更像是單純的米水一般清澈。

    而大量的糧草卻在離開太倉的那一刻,就已經被李傕郭汜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陛下在這一刻或許才是真正的失望了,將自己的怒火發洩到了御史侯汶身上,五十軍棍讓這件事情就此罷了。

    而百姓則是靠著吃人喝米水,勉強活到了九月桑果成熟。

    但也就是因為這一次的天災讓百姓崩潰,也讓李傕郭汜因為糧秣之事再次爆發了矛盾。

    最後甚至出現了雙方火併的現象,最後導致了陛下出逃,李郭命喪,朝廷移至許都。

    而三輔之地,終於落入了早就已經等候多時的馬韓等人手中。”

    在劉峰的口中,三輔之地彷彿成為了一個烈焰熔爐一般,無數的百姓被扔到了這座熔爐之中最後被焚燒殆盡。

    “可先生為何要說,曹公和袁公兩人可以平定三輔之亂?畢竟如今這三輔的混亂已經是曠日持久了。

    之前董卓和李傕郭汜也都是兵強馬壯,常年坐鎮雍涼關中之地,非等閒人可以匹敵...”

    “董卓尚在的時候,的確是等閒人難以匹敵,但李傕郭汜時期西涼兵內部矛盾重重,互相掣肘之下,已經是有了天大的機會。

    那個時候陛下就已經數次派出使者前去兗州和鄴城請他們兩人出兵了。

    但當初曹孟德有父仇,袁本初與公孫瓚交戰正酣,誰都顧不上關中的亂局,所以無奈之下陛下在李傕郭汜的手中又堅持了足足兩年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聽到他們兩個動輒便以漢臣自居的時候全然不恥。

    說實話,我並不反感虛偽,他們也絕對算不上虛偽。

    我大漢如今這個模樣,他們為自己考慮一番那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可有句話說得好。

    若是食得漢祿,當做漢臣。

    玄德公這些年就打著個大漢宗親的旗號還不被認可,我在這上面對其都是不吝斥責,更不要說曹孟德和袁本初能夠走到這一步或多或少也是因為當年朝中支持。

    他們不能吃飽了就掀桌子,最後還要讓廚子跑過來和天下人說,他們做得對!

    這不是虛偽,這或多或少的,有點不要臉了!”

    “咳咳咳...先生慎言,慎言...”就劉峰這說話的性格,便是馮習張南都感覺這位先生實在是有些不著四六,這麼敢張嘴...背後得是什麼背景才能保證活到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