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迷 作品

第176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算起來比前頭第一場題量少了很多,而且這兩種體型,對自家幾個少年來說都不是短板,沈翠看著就放心不少。

    但她不知道的時候,題量減少的同時,難度也大大提高了,像那策論第一題,上來就是問賦稅的,而且問的還是舉人免賦稅這個制度。

    在本朝,考上舉人之後,就可以免除二百畝田賦。

    舉人家若是富裕,靠著這個制度,多購置一些田地,家財自然積攢得更快。

    若是家境本不好的,便可以收取旁人的費用,讓他人把田地掛靠在自己名下。

    所以老話常說‘窮秀才,富舉人’,光靠這一項制度,舉人想不發財都難!

    這制度是前面幾朝就延續到現在的,存了數百年都未變過,自然有其道理存在。

    首先是鞭策了讀書人上進,雖然舉人已經可以當候選官員了,但若只是家境普通的,無人際關係又無錢財疏通的,不知道哪年可以候補上去。

    而這個免除田賦的制度就直接多了,足以讓一個家境貧寒的學子立刻搖身一變成為田家富翁。

    且他們都是奔著當舉人去的,若是直接駁斥這個制度不好,則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步。

    甚至考官們也都是這個制度的受利者,在他們面前把這制度貶的一文不值,能落著好?

    但鄉試拿這個題目來問他們這些考舉人的秀才,自然也有其深遠用意在。

    一味只誇好,則顯得沒有主見,眼中只有即將到手的利益。

    所以得把話分兩頭,先肯定開國皇帝延續這一項法規的功績,造福了許多寒門出身的學子。

    再分析其中不好的、適當需要改革的地方。

    這可難怪穆二胖了,他畢竟是幾人之中,年紀最輕、閱歷最淺的。這種需要聯繫實際民生情況來寫的題,對他難度真的不小。

    想了許久,穆二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那還是早二他回鄉考縣試的時候,他大哥已經是連中四元、聲名赫赫的解元了。

    那時候她姥跟她娘提了一樁事,恰好他聽了一耳朵。

    那會子鄭氏說的也不是別的,而是問沈翠說:“我聽人說舉人可以免好多田稅,那穆雲川都沒回這鄉里,直接去的京城,京城那地方寸土寸金,他名下應該還沒置辦田產吧?”

    沈翠無奈道:“確實是有這個制度,但穆雲川自己沒置辦,想來就是不想靠這個發財。您好端端的怎麼提這個?”

    鄭氏道:“我自己肯定是想不著的,這不是有人告訴我嗎?你大嫂孃家那老婆子,想把他們陳家的田掛靠在他名下,還答應給三成賦稅的好處。我一想三成賦稅,若是咱們自己弄,掙得肯定不止這個數兒!咱家現下湊湊,怎麼也能置個十來畝良田,先掛到他名下去。就算往後他要自己置辦田地了,把咱家的挪出去,那也是白掙好幾年的稅呢,期間把田地租給別人種著,後頭再轉手賣給旁人,怎麼也不少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