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兩百四十二章 抑商

    “商人不事生產,依靠投機倒把,便能身著綢緞,購買奴僕,前呼後擁,娶妻納妾。而黔首每天辛辛苦苦種地養蠶,卻只能身披粗繒,勉強度日。長此以往下去,誰還會去種地?”

    “若是人人都能不依靠種地產出糧食,而是通過做工養活自己,那誰還會去辛辛苦苦種地?”

    “田裡的土地無人耕種,國家就沒有糧食。國家沒有糧食,離滅亡也就不遠了。趙王此舉,乃自取滅亡。臣為大王賀!”王稽兩眼放光,神色激動,大聲說道。

    “趙國一直在購買糧食,怎麼可能會缺糧?”太子柱皺眉說道。

    “請問太子殿下,若是趙國糧倉溢滿,不缺糧食,還會買糧草嗎?”王稽俯身問道。

    太子柱沒有說話,他覺得事情不是王稽所說的這麼簡單,但是他又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

    “正是因為趙國的黔首可以通過經商、做工來養活自己,導致趙國土地無人耕種,糧食短缺,所以趙國才不斷從其他各國購買糧草。我秦國只要聯合其他國家,不將糧食賣往趙國,趙國必然國困民飢,到時候,我秦國只要遣一偏軍,便可吞併趙國。”王稽大聲說道。

    “呂卿覺得呢?”秦王沒有表明態度,而是看向呂不韋,當遇到大臣之間想法有衝突的時候,他都會讓雙方說完,然後再做出判斷。

    而且呂不韋本身就是商人,對商人的理解是其他人所比不了的。

    放到以前,秦王稷肯定不會有重用商人的想法,畢竟重農抑商是秦國一直以來的政策,但是趙國的變化實在讓他有些眼饞。

    如果能讓秦國變強,能讓秦國富裕起來,改變一下也未嘗不可。

    秦國,從來不是一個缺乏改變的國家。

    至於秦法規定的重農抑商,秦王稷表示,秦法能夠約束秦國所有人,唯獨約束不了他。

    國君,凌駕於秦法之上!

    呂不韋低著頭,手心緊緊攢在一起,全是汗。

    重農抑商在秦國早就深入人心,他說任何一句幫助商人的話都有可能遭到官貴群起而攻之,王稽的表現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