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七百六十四章 字典

魏王和韓王雖然對趙括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憤恨不已,但表面上還是顯得非常高興,在文武大臣面前稱讚趙括的仁義,並讓各地官府全力配合趙軍。

在韓魏兩國民間,趙括的威望更是達到了頂峰,即便是魏王和韓王也無法與之相比。

不少百姓不認識魏王和韓王,但認識趙括。他們受災的時候,是趙括趕過來救濟他們。村口的河道,是趙括帶領他們疏通的。剛剛種下的種子,是趙括給他們的。

這些他們都深深的記在心中。

六月下旬,各地的種子都種下去了,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但饑荒仍然沒有結束,種子是種下去了,距離收穫還有好幾個月,這個時候趙軍要是離開,大家又要回到逃難的日子。

趙軍開始組織大家修建道路,翻新房屋,並在趙魏韓三國之間建設了多條官道。

可以說,趙括完全是把韓魏兩國當成趙國來建設,沒有一點見外。

魏王多次派使者來感謝趙括,並暗示他可以離開了,剩下的交給魏國就行了,全都被趙括無視了。

至於翻臉,魏王是不敢的。

魏國如今民心全在趙括身上,兇悍的趙軍又在魏國境內,從四面八方將大梁包圍。

可以說,如果趙國這時候攻打魏國和韓國,韓魏兩國幾乎沒有反抗的能力。並且趙國在吞併兩國之後,可以迅速收攏民心,不會造成太大的動盪。

趙國唯一缺的,只是一個攻打兩國的藉口罷了。

魏王無論如何也不能這個藉口送給趙國。

至於其他國家,眼睜睜看著趙國擴張,並間接把控韓魏兩國,卻什麼也做不了。

秦國雖然幾乎沒有受到旱災的影響,但給趙國的賠款至今都沒有還完,上上下下都在舔舐著傷口。楚國又遭逢大敗,想要收回淮泗地區的土地,衡量雙方的實力之後只能作罷。

楚國派出使者,要求趙國歸還項燕以及被俘虜的近十萬楚軍,最後被趙括拒絕。

不僅如此,趙括還在淮泗地區設立彭城郡、東海郡、琅琊郡、泰山郡,並命廉頗率軍駐紮彭城,防備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