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敦武都統

    歷時三個多月,嘉定十四年的“武舉”,正式落下了帷幕。

    經過多番比拼,前十強的名次,也有了清晰地定位。

    武狀元郭默,武榜眼孟共,武探花嶽翱,此為三鼎甲。

    按比賽的經過和實際戰績,四到十名依次為:

    王堅、秦鉅、陸冠英、餘階、雷鵬、章策和李耿。

    “原來,那人就是餘階。”

    聽到主考官,公佈最終的名次,郭默將眼睛投向其中一個武舉,那也算是前十名裡,郭默唯一不熟悉的人。

    一位年輕人,應該跟自己的年齡彷上彷下,中等身材,渾身上下,竟透露著一絲儒雅之氣。

    很難想象,此人竟然也能殺進前十。

    而郭默卻知道,在整個南宋的後期,除了孟共之外,這個餘階是另一位有統帥能力的將領。

    ......

    “宣郭默、孟共、嶽翱,三鼎甲上殿――”

    此次“武舉”,前十名都在“大慶殿”外候著,卻只有三鼎甲可以上殿面君。

    “吾等參見官家――”

    郭默、孟共、嶽翱三人進得殿來,低著頭,目不斜視。

    按照之前小黃門告戒的話語,來到既定位置,大禮參拜。

    “平身吧,哈哈,三位真是我大宋難得的少年英傑啊。薛卿,此三人現在可有職務?”

    這是在明知故問啊,不過也是應有的流程。

    吏部尚書薛極出班報奏,“啟稟官家,孟共現為‘進武校尉’,任職‘忠順軍’,郭默、嶽翱二人,皆為白身。”

    此時,大宋實行武階官體系,即軍銜,八等六十級。

    孟共的“進武校尉”,排在第五十三級,無品。

    這個軍階有些低了,按照之前官家發佈的聖旨,前五十名都會賜予“進義校尉”,也就比“進武校尉”低一級而已。

    而孟共高居武榜眼,這個軍階,明顯是低了。

    薛極看出了官家的意思,琢磨了一番。

    “啟稟官家,依前言,進前十名者,一律官升一級,那麼孟共就應遷‘承信郎’,從九品。”

    “至於前三名最終該如何封賞,還請官家聖裁。”

    “既然如此,擬旨――”

    “此次‘武舉’,十一到五十名者,一律賜‘進義校尉’,原有軍階高於‘進義校尉’者,軍階相應上升一級。”

    “四到十名者,一律賜‘誠信郎’,從九品,原有軍階高於‘誠信郎’者,軍階相應上升一級。”

    “三鼎甲,參照孟共例。孟共原為‘進武校尉’,現晉為‘忠訓郎’正九品;嶽翱,加封為‘保義郎’正九品。”

    “武狀元郭默,加封為‘敦武郎’正八品。按薛卿所言,兼任一部‘提點皇城司’。”

    官家的話音剛落,“大慶殿”內,就有無數人竊竊私語。

    雖然冊封的官職都不大,可對於“武舉”出身,或者軍中的低階將領而言,這需要多少軍功才能升上來啊?

    尤其這個武狀元郭默,竟然直接就“敦武郎”了?

    這已經是大使臣的最高階,起步就排第四十三位的軍階啊。

    連岳飛當年,二十歲的時候,也不過因功晉升“承信郎”,五十二級,從九品而已。

    後來用了四年的戰功,也僅僅晉升為武翼郎,四十二級,從七品。

    郭默這一個“武狀元”,就相當於岳飛在軍中,摸爬滾打了四年啊。

    可是,一想到郭默還兼任了,“提點皇城司”的職位。

    好吧,這個更強,比“敦武郎”更高了。

    不僅僅是品階問題,這可是官家直屬的,樞密院、三衙、兵部都無權干涉。

    “官家聖明!”

    聽到官家擬的旨意,

    吏部尚書薛極大喜過望。

    看來,官家屈於史相的壓力了,還是妥協了,不得不欽點了郭默“提點皇城司”的職位。

    郭默也有些納悶,之前雖然說讓自己監管“皇城司”,那也是暗中進行的,沒想到今日居然在“大慶殿”,當眾封賞。

    而且,還說是什麼“薛卿”所奏?這是哪位啊?

    “叩謝官家天恩,臣等當竭誠以報!”

    三人升了官,自是很高興,再次拜謝官家。

    “朕有意,從禁軍中挑選出五千名兒郎,就讓今科‘武舉’前十名來統領,命名為‘敦武軍’,從屬於‘皇城司’,眾卿以為如何?”

    滿朝文武,還沒來得及消化完,對此屆“武舉”出格的賞賜,又一個勁爆的消息被官家提了出來。

    這次,就連最積極的薛極大人,也一時沒能接住。

    宋朝禁軍,就是宋代的中央軍。

    殿前司與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並稱“三衙”,統轄殿前諸班、直及全國禁軍。

    禁軍的兵籍和發兵之權則歸樞密院。

    南宋此時的禁軍,雖然還保持著禁軍的名頭,戰力已經遠非當年能比。

    禁軍也僅擔負皇帝宿衛,而各屯駐大軍成為中央軍主力,統兵官是都統制和副都統制。

    看來即便是官家,也沒敢直接動用戰力最強的屯駐大軍。

    只是,這到底是從“三衙”嘴裡搶人,眾臣還是將目光對準了史彌遠。

    “史相意下如何?”

    見殿上眾臣無人答言,官家只好直接問史彌遠。

    “官家此言甚是,近年來禁軍軍力廢弛,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五千之數是不是少了些?老臣建議,直接劃撥兩萬兵卒為好。”

    沒想到史彌遠,連猶豫都沒猶豫一下,反而在官家要求的五千基礎上,直接加碼到兩萬兵卒。

    “這個――”

    史彌遠這突如其來的大方,倒是讓官家,一時不知道該怎樣答覆,一眼看到了垂手站在殿中的郭默三人。

    “史相提議劃撥兩萬兵卒,不知郭卿意下如何?”

    還第一次聽這樣的奏對,郭默甭提有多彆扭,但既然問到自己頭上了,硬著頭皮也得答覆啊。

    “多謝官家的信任,多謝史相的支持。只是郭默初涉軍旅,不諳常務,兩萬兵卒恐怕超出末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