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七章 欲言又止

 “噼裡啪啦……”

 天啟十六年三月十三,當齊王府響起了鞭炮聲,也不知道是朱由檢箭術高超還是怎麼地,反正他這次是又中靶了,還是連中二靶……

 懷孕的人是身為貴妃的衛平陽和李韶禧,兩人懷孕時間相差不大,臨幸的日子也對得上,

 二女懷孕,這對於朱由檢和齊王府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

 儘管已經有了四子三女,但在這個時代,齊王府的男嗣越多,押寶齊王府的將領才越安心。

 朱由檢站在雲臺殿偏殿門口,眼睜睜看著王肯堂為她們診脈後,開了幾副安胎的藥。

 緊接著,王肯堂又告訴了女官,兩位各自忌諱什麼,然後才作揖行禮,在朱由檢的同意下離去。

 朱由檢也不知道和這兩個妃嬪說些什麼,似乎他天生就在面對女人的言語上沒點技能點,憋了半天、他才憋出了一句:

 “好好照顧自己,孤會時常來看你們,若有所需、可向王妃傾訴。”

 “臣妾謝恩……”衛平陽和李韶禧微微行禮,朱由檢點了一下頭就準備出去,不過這個時候殿外卻突然傳來了女官的聲音。

 “王妃娘娘至……”興許是沒有想到自家王爺來的這麼快,唱禮的女官在看到門口的朱由檢時立馬愣了下,沒有念出後面的話。

 “讓她們進來吧。”聽到門外聲音的朱由檢對王承恩示意,而王承恩也點頭,對門口的錦衣衛示意放行。

 袁禧嬪帶著周素潔、田秀英和沉香君,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炤、朱媺媛、朱媺娖、朱媺妘等人來到了雲臺殿內。

 “爹(父王)!”

 他們手上還提著一些禮物,在見到朱由檢的時候,四子三女便一撲而上,將朱由檢圍了一個水洩不通。

 “呵呵……”面對這樣的場景,朱由檢似乎已經應對過很多次了,笑著拉了拉他們的手。

 十幾只小手一些多,朱由檢一時間還拉不過來。

 “殿下……”袁禧嬪四人上前,對朱由檢端莊行了一禮,然後將孩子們領了回去。

 見到袁禧嬪,朱由檢只得露出一個笑道:“你作為後宮之主,對其它妃嬪們要多加照顧。”

 “臣妾遵旨……”袁禧嬪老老實實的回答,而朱由檢也不害怕有她在的後宮會出現什麼波及到王嗣的宮鬥。

 袁禧嬪性子柔弱,很多時候都是以和事老的身份站出來開解妃嬪們。

 爭奪世子之位,且不提眼下她尚無男嗣,單她王妃的身份,只要誕下男嗣,齊王府就不存在爭奪世子位的事情。

 與其擔心袁禧嬪,還不如擔心剛才的兩位主人翁,衛平陽和李韶禧

 兩人一個出身朝鮮大族,一個出身勳府的勳貴大小姐,希望她們兩個不要也脾氣火爆就行……

 想了想、朱由檢在心底嘆了一口氣後,才對袁禧嬪道:“這幾日政務繁忙,你就不用等我休息了。”

 “臣妾遵旨……”袁禧嬪帶著一抹失望應下,不過她也沒有多說什麼。

 至於朱由檢,他只是示意了一眼王承恩,隨後便帶著王承恩出門了。

 “恭送殿下離宮……”

 在眾人的送聲中,朱由檢帶人走出了後宮。

 離了後宮後、朱由檢如他所說的一樣前往了承運殿,他今天可還有不少事沒有辦完呢。

 如果不是衛平陽和李韶禧懷孕,他現在估計已經處理完幾十本奏疏了。

 “人丁興旺總歸是好的,不過朝廷的事情也不能落下。”

 朱由檢高興自己有後代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了自家國事,而且還是一件相當要緊的大事……辦報紙。

 報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看上去也很簡單,朱由檢之所以沒在來到大明的一開始就辦報紙,主要是因為當時大明的識字率不行。

 後世統計識字率往往只是大概來籠統統計,比如說清朝中期識字率3%,晚期20%,但實際上識字率到底如何,這個問題得看識字標準。

 研究古代識字率,一直以來的一個誤區就是單純討論識字率而不討論識字標準,在這點上就得提起近代的《尋烏調查》了。

 在調查中,作者就特別注意學歷和實際讀寫能力的區分,他調查入如下:

 清末民初不識字的人口占據60%,識字人口占據40%。

 看上去似乎很高,但如果按照標準細分,那隻識名字的人口占據40%中的60%,識字二百以上的人口占據20%。

 能記賬的人只有15%,能不借助字典看三國等小說的只佔據5%,能獨立寫信的只有3%,能做文章的只有1%。

 可以看到,貌似識字率高達40%的清末民初,實際上真正有讀寫能力的其實不超過10%。

 明代的情況與這個調查類似,但情況比清末民初好一些。

 首先得益於朱元章和明代歷代皇帝推廣官學和私塾,這種基礎識字班的數量很多,導致明末很多人認識一點字。

 按照吏部歷年秀才、舉人和曾經官學、私塾的統計,天啟元年的能寫出自己名字的人口約佔80%,識字二百以上的約有其中的40%。

 能記賬的人口有30%左右,能自己看小說的有20%左右,能獨立寫信的有15%,能做文章的基本都是童生以上,約佔人口5%左右。

 這樣的識字率,尤其是懂得做文章的童生,基本上都是和鄉紳牽扯相關的人。

 辦報紙對於他們來說根本沒有用,因為官府的邸報他們往往只看對自己有利的,而百姓大部分又看不到邸報,或者說看不懂邸報。

 文言文放在後世苦澀難懂,放在這個時代也一樣。

 能看懂文言文的人口也不過10%左右罷了。

 這樣的情況,朱由檢辦報紙,宣揚什麼精神和什麼政策,那不是給百姓看,那是給士紳看。

 只要士紳想,稍微歪曲一些事實,各地報社就等著被打砸吧,如江南抗稅一樣。

 想要推行報紙,首先得先保證識字率上去,讓百姓能看懂報紙,這就是朱由檢搞了十五年基礎教育的原因。

 如眼下,經歷過燕山官學、大明官學階段的學子數量已經達到三千三百餘萬人。

 刨除一年級還在識字的不算,那也有兩千四百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