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的千吉 作品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其實說白了就是,賀玉山怕自己賣假貨被日本人發現,讓人給活活給打死了。

 你哪怕就是死在人家店裡。日本人都有能力,把事給平了。所以說,並不是賀玉山不想去,而是不敢去。

 王文武呢!根本就不是古董行當的人。再說了這北平城路上哪天不死人呀!哪怕琉璃廠裡,因為這古董,瘋了,死了。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所以並不知道這事情。

 王文武手裡把玩著玉龍雙鉤,心想。雖說這東西是假貨,但這一出就最少賺兩百大洋,這可不是個小餌。

 王文武還在猶豫。

 賀玉山呢!則看出了王文武的猶豫。這多麼簡單的事,只要一出就能最少賺兩百大洋。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他這個僉事的月奉,每月也不過兩百,還不是每月都有。

 賀玉山想要加加火,說道:“哪怕您不賣日本人,其他洋人店鋪這是玉龍雙溝,也是收的。他們對玉那是更不懂了。說不定在哪賣,能比日本人那還高呢!”

 對於這方面王文武懂的比賀玉山多。乾隆五十八年的時候,八十多歲的乾隆接見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並送了他一柄玉如意,另外再送一柄給英國國王。

 玉如意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是王侯貴族都喜愛的一種陳設品,上面凋有龍鳳等各類吉祥圖桉,代表順心如意。因為貴族喜歡,所以多是用上等材料精工細作,十分美觀和貴重。除了作為進獻的禮物之外,還是皇帝賞賜外國特使與臣子的上等禮品。

 但英國特使又不懂這個,不僅不認得如意,連如意本身珍稀的玉石材質也不認識。

 馬嘎爾尼在日記中這樣記錄,說玉如意是“像白色瑪瑙的石頭,長約一尺半,有奇怪的凋刻,中國人視為珍寶,但物件本身看來並無多大價值“。

 中國皇帝給的國禮,英國特使就是這麼一個態度,這就是因為外國人不懂中國的玉石文化。英國人為了解釋如意,還硬是給翻譯成了“權杖“,是權力的象徵,但如意本身根本沒有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