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417章 道術相須妙理 丹嬰破勢良機

    歸無咎思索良久,心中暗道可惜。



    “嵐”的資質底蘊,雖然較範移星輩高出一籌,但是較之《三十六子圖》中的人物,畢竟還差了一線。



    這一線之差,不是差在天資,也不是差在心性。



    如“嵐”這般謹守內斂藏鋒、順流觀景,不入爭局的人物,固然極為罕見。但是並不能說一定是他進取之心不足。須知人稟天性,各自俱足,只要能夠將自己的理念融匯貫穿,自圓其說便可,原也不能強求一致。



    這一籌的差距,是差在道藏之根基,立身之大本。



    歸無咎敢斷言,若是“嵐”出身於九宗序列,必定能夠入得第一等三十六人的門牆。這一法門中所見之偏,也必然得以糾正。



    想到這裡,歸無咎豁然捕捉到一點:陸乘文他已然打過交道,的確可見背後隱隱約約有一道力量推波助瀾。那麼其餘三位本土文明的俊傑,包括荀申和祖庭的兩位,也同樣未必是純粹的本土土壤長成。



    摒棄雜念,歸無咎四指微屈,“山河萬里”已在掌中。



    光華泛起,清光凌冽,似一道弧電當空浮漾漂泊,又像是清風託舉著深秋落葉,如卷似刺,了無形跡。



    以劍中精義而論,這一劍並非歸無咎自“念劍演化圖”而生的核心劍術,而是取法於黃陽界劍墟中“萬劍備我”之意蘊。



    這一劍意最善消殺有形屏障、法寶外物固然不假。但此術到底取法未久,歸無咎也只是略窺堂奧而已。以威力而論,遠遠不及鑄成道基的正宗神通。



    歸無咎之所以使用這一式,乃是刻意為之。不但是今日之鬥,日後每一場相鬥,但凡在旁人耳目之下,歸無咎皆會以基於本土空蘊念劍中的家數起手。



    歸無咎自家道途所逐步成就的“空蘊念劍”,與古空蘊念劍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割捨不斷。那麼歸無咎在鬥法的過程中逐漸變化,乃至最終全力出手,整個過程都是足以令人信服的,沒有任何割裂的痕跡。



    即便是在道尊大能看來,歸無咎的神通法訣,也是以本土仙道文明的資糧為底蘊;總是歸無咎又有奇緣,將舊有神通推陳出新,演化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正面碰撞。



    這一劍之威,在金丹修士的眼界已是駭人聽聞,即便是《三十六子圖》中的俊傑,也要大為震動。但是對於歸無咎而言,這只是他最低意義上的“全力出手”罷了——尚未動用金丹、魔丹三位一體手段之前的“全力出手”。



    以“嵐”元嬰巔峰的修為,這一劍還不放在眼中。



    果然,此劍斬在五色迷離的氣罩之上,只留下一道三寸長短、髮絲粗細的裂縫。這道裂縫不過存在了眨眼間的功夫,立刻消弭不見。



    第二劍……



    第三劍……



    每出一劍,歸無咎劍意之中的魔丹之力和真寶金丹俱在悄無聲息的運轉加持,以每劍十分之一的增幅強化威能。



    到了第三十劍上,歸無咎已然將“三位一體”的力量徹底調動,一舉手抬足皆是相當於金丹極限三倍的丹氣恣肆。



    劍如匹練,奔湧縱橫。



    此劍擊在“嵐”的護身神通氣罩“含苞未放”之上,每一劍斬過,俱留下一道尺許長短、深盈數寸的口子,或直或斜,或縱或橫,似乎在一枚瓜果上被刀片削成片片傷痕。



    在“嵐”看來,此刻歸無咎的劍意威能,已經超乎自己想象之外。



    歸無咎此前數戰的畫影圖形,均在一日之內傳達各宗真傳手中。故而“嵐”本以為自己對於歸無咎的功行境界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但此刻真正交手,才覺出歸無咎這代表道途極境的標杆,比自己的預想還要高出三尺!



    但是,這份驚歎,依舊是站立在“歸無咎是一金丹境修士”的前提上而言的。以他元嬰極限的修為,眼前冷冽如泓的劍光,依舊未能夠對他造成壓力。



    看似歸無咎的劍氣神通已經能夠剖破氣罩數寸深。但是“含苞待放”神通,可不是一層薄薄的氣膜,而是近似一隻實心球體!



    一隻徑長丈許的實心球。



    更有甚者,此刻“嵐”一身元氣三分,三種神通的基本元素交互連結,自有增益。“氣罩”上創口的恢復速度,全未受到任何影響。



    躲藏在光罩之內,雖然視野受阻,但是“嵐”的感知之能卻更勝於常時。“含苞未放”神通的三種根基每一次相激相融,都是在結成明鏡映照內外,彷彿無數縮微的“心返”大陣映攝於心。



    “嵐”感應分明。即便歸無咎丹力磅礴至無窮無盡,只要每一劍之力的上限不再增長,那麼哪怕是再斬出千劍萬劍,也無濟於事。



    不止如此。“嵐”的道術亦已臻至圓整精微之境。此時他心中暗暗演算,已經推斷出歸無咎若要勝己,至少要將一身法力再增強八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