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659章 兩營對壘 八陣決勝




    “瑣碎些的法子,那就是先手方先遣出一陣;後手方遣出二陣;先手方再遣出二陣;如此循環往復。”



    孤邑上真想了一想,二法的確都甚為公平,等若每一方都能得四個探路前陣,四個針對對陣。



    又仔細思考一陣,道:“前者似乎過緊。宜以後者為佳。”



    孟倫上真點頭道:“甚好。那就請貴方先入陣。”



    孤邑上真搖頭道:“不然。還是貴方先請。”



    這其中還有一個細微處。儘管這法子已經甚是公平,但到底還不算是盡善盡美。因為雙方皆是精銳盡出,沒有任何保留。所以表面上雙方皆是四前驅、四對陣,其實還是有微弱差別的。



    先手一方出陣次序,乃是一——二——二——二——一的順序。既是領頭,又是押後。問題就在這最後一陣上。表面上看可以針對佈置。但是因為前七隊已出,這最後一隊等若也固定下來,並無優勢可言。甚至對方若是猜出你剩下哪些人物未出,反倒能先手預判剋制了對陣者。



    孟倫上真道:“既然如此,那也只得猜枚決勝了。”



    隨後他在納物戒中取出兩罐棋子,言道:“你我隨意抓取棋子,驗明數目。若是奇偶相同,貴方先行;若是奇偶不同,我方先行。”



    這猜枚法子較之單純的一人作法、一人猜測,更能取信於人。



    孤邑上真自無不允。



    雙方皆取了一把棋子,握在拳中。



    按理說當是雙方同時伸開手掌,最為公平。但孟倫上真似乎甚是大度,淡然一笑之下,率先張開手掌。



    掌心之中,黑子七枚。



    孤邑上真亦張開手掌。白子五枚。



    孤邑上真微微搖了搖頭,看來自己運道不佳。當即神意默運,與己方取得聯繫。



    歸無咎、秦夢霖、魏清綺等人領銜的入陣人選,此時早已養精蓄銳,安坐於孔雀一族所立的哨塔之上,此時接到孤邑上真傳訊,知曉了情形。



    事實上,孤邑上真只是出場露面,定下章程之人。本次比斗的出陣對陣,盡數由歸無咎決斷。



    我方先手。



    當先入陣的這一隊,不宜過強。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你若上來便將王牌打出,而對方卻可以名正言順的收縮兵力,只遣最弱者與你放對。雖然你能夠勝了這一陣,但大局上卻勢必會落後,其餘諸局的壓力也必然增加。



    歸無咎略一計較,言道:“公冶道友,公平道友。第一陣便由幾位出陣。若是勝負可爭,爭之;但若是碰上對方精銳,切勿勉強,還是以保全自身為上。”



    “公冶道友”自然便是赤魅一族公冶洲了。



    赤魅一族亦正當盛時,英傑大興。雖然其領頭人物申屠鴻、宗政嗣較之孔雀一族孔萱稍弱。但論及中堅,在孔雀一族中實力排名在前十之選的嫡傳,在赤魅族中竟有近二十位之多。



    往常赤魅族中決出門長之位後,一門門長之修為,都是遙遙領先於本門同輩的。但這一代中卻湧現出數位功行幾不遜於一門門長的人物。譬如當初與公冶洲爭奪“藏”門門長的公西常,便是一例。



    本次赤魅一族遣出一十八人,其中六人乃是門長身份;其餘十二人,亦是一族之菁英。當日不肯接受公冶洲招攬的公西常,亦隨申屠鴻親至,位列在十二人之中。八隊人選中,竟有三隊有赤魅族骨幹參與。



    歸無咎之言令公冶洲甚是感動,肅然道:“洲定盡力而為。”



    當即領了其餘六位赤魅族好手,駕遁光直去。



    一旦靠近,其中那一枚“蓮子”恰如其時的化作虛影,任由七人遁入。



    對陣方向,也立刻做出應對。



    七個身影立時自龜甲巨舟之中離弦而出,針鋒相對一般追入公冶洲等人所入之陣。



    哨塔之內,申屠鴻見狀微微搖頭。



    這七人以餘荊為首,盡是元鱷一族妖修。公冶洲等人這一陣,難有勝望。



    赤魅族的實力固然遠在元鱷一族之上。但元鱷一族出陣的七人,分明是其族中最強的七人。那餘荊素來自負,縱然是對面馬援、孔萱亦不肯服輸。可是他今日之選擇,卻明顯有挑軟柿子捏的嫌疑。



    我方先出一陣之後,對方當連出二陣以應之。繼而又有七人出陣,選定一處輔界佔據。



    荀申望之,精神一振,拊掌道:“正如所料。歸道友,這一場就交給荀某了。”



    歸無咎道:“這是一場好勝負。或許便是本次爭鬥的最關鍵一環。但願荀兄算路無礙,大放異彩。”



    原來,對方第二陣,竟是聖教一方精銳盡出,利大人、席榛子、摩永工、南平、秋禮等排名前列的嫡傳弟子,一齊出動!



    荀申不再多言。孔萱、陸乘文、嵐、談旻、韋皋、郤方緊隨其後,前後腳追索入陣。



    除卻孔萱之外,這一陣等若是聖教、隱宗雙方精銳相搏。



    其實這一戰,與事先預計略有不同,乃是荀申定下的一個預備策略,是否用得上,要看當時出陣臨機應變。



    臨戰之前未久,荀申親詢道尊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