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771章 法傳六柱 削足適履




    連帶著自己心中,亦歡悅之極。



    弘法佈道,宛若贈人香草。



    以此特殊的心兆為憑,姜敏儀如何不知。那石柱之上所書,正是她入界時忍不住口述的“二轉之文”。



    武道之於歸無咎、姜敏儀二人,分量有所不同。



    對於歸無咎而言,這只是他隨意採擷的諸道機緣中之一種;但對於姜敏儀來說,這卻是她發揮最大潛力的根本道途之所在,何其沉重。



    輕重差別,不言自明。



    但是這“沉重”是和歸無咎對比而言。與那些土生土長的武域諸修相較,無論血脈出身,還是對這一方界域的維繫、沉浸與感悟,姜敏儀卻是稍稍“隔”了一層;不若六氏土著之呼吸相通、水乳交融。



    但就是現在,隨著上書二轉之文的石柱立地生根,扎入武域六城。姜敏儀驀然察覺,那一絲若有若無的隔膜已然煙消雲散。自己與武道之間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關聯,再難被打破。



    在高塔第二重的樵愚、鄒陽、蒲茂林、時力辛、子元吉、淳于堅白等六位日耀武君,皆是心中一震。



    這六人身為一氏之首座,各自皆有秘法、秘寶與本族治下取得聯繫。立刻都已探明,各自界域中的“第一城”,皆立下了一座相似的石碑。



    此事做完之後,少年遙遙一望,似乎甚是滿意。



    少年又道:“這倒也是一門奇法……新立一道,肇始之人,所承之器不能差了。武道雖不以外物為能,但物性天成,合於妙道者,又豈在少數?”



    言畢,少年攤開手掌。有七八外物環成一圈,在其掌心浮動。



    歸無咎、姜敏儀對視一眼,都有些驚訝。



    毫無疑問,姜敏儀,當是歸無咎之後,第二位走上“武魂真寶之道”之人;也是第一位踐行此道的武道修者。



    武魂真寶之道,和仙門中的本命法寶一道相比,有一樁好處。那就是不必定要拘於結丹的一瞬,著手凝練。只消武魂成形,早些晚些,並無大礙。



    姜敏儀的本命法寶胚胎,自然不可輕忽。



    如全珠、魂珠這一層次的存在,固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以姜敏儀今日的地位,窮搜盡羅武道上下,尋到那最合適之物,也是當然之義。



    此事原本是料理諸事之後、離別之前,再仔細甄選;沒想到並不需要姜敏儀開口,元尊竟將其主動提了上來。



    以元尊之眼力初作篩選,自然勝過自己去大海撈針。



    歸無咎凝神一望,品鑑元尊備選之物。



    大凡最上乘的寶材,形貌大都歸於質樸,非圓即方;物性亦異常純粹,精煉唯一。



    觀元尊所取出來的這七八件寶材,固然得了“純粹”二字。但形貌就不敢恭維了,個個奇形怪狀,宛若頑童捏成的泥塑一般。想來這是武道中獨特的底蘊和和特色。



    不多時,歸無咎便大致看出。這七八件寶材,件件都有九品寶胎之資。其中五六件或與“合德清襄玉璧”大致相若;另外三四件,似乎還尤有勝過。



    歸無咎心中暗暗點頭。和整個紫微大世界、抑或九宗仙道文明相較,武道固然已屬式微;但若是拿完整的一條道法傳承去和區區一家宗門相比,那體量上自然勝過不止一籌。



    反覆比對之後,歸無咎已然看清,諸件寶材之中,品質最高的當是一枚如錐似釘的黑石,只是未明氣根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