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819章 應靈分形 寄情斬身

    “寄情”之術在實用之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似尋常贈予弟子晚輩的神通手段,若是由其自使,因這些弟子晚輩功力尚低之故,或許並未覺察到危險、來得及動用法寶,便著了旁人的道。此等情形並不罕見。以上凌下,讓人至死都不知發生了何事,不算困難。

    為了應對類似情形,可動用心意寄託之法,辨其吉凶。一俟遇見危險,護身之寶不待當事人靈覺呼喚,自然便發動出來。

    上乘的護身之寶,十有八九都能做到這一步。

    但若只是如此,保守不失固然有餘,卻失去了許多主動性。形格勢禁,該當亮劍破局之時機,低輩弟子未必能把握得住。

    如今歸無咎“寄情”之法,可謂更進一層,能夠做到這一步。此等情勢之下,等若己身親臨。

    然此時此刻,歸無咎所思已然超過了應用的層面,而是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眼前的又一個“歸無咎”,是其正身。

    歸無咎之元嬰法身,因是真正的“五五之嬰”的緣故,與本人真身幾無差別。獨立周遊數十數百載,哪怕依傍其修行立身,皆不見有一絲損傷。其實最近數十載以來,所遇一應人事,乃至周遊往返,皆是以法身行之。

    至於原先這具肉身,反倒成了相對次要的“化身”。因其精純淬鍊至練氣駐形之圓滿,同樣蘊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靈智。

    嚴格說,二者都是歸無咎“真我”的一部分。

    此時歸無咎思考的是——

    若是動用“寄情”之法,將一劍寄託於分身之上。

    那麼此劍由歸無咎施展,亦或者由歸無咎之“分身”施展,會有何等區別?

    似乎施展法門之人,皆是“歸無咎”自己;但是細細思量,卻又有所不同。

    空想無益。

    駢指一點,劍意微動,歸無咎就這麼做了。

    一枚小劍,清芒一爍,立刻鑽入“歸無咎”眉心之中,隱匿不見。

    劍心入寄的一瞬,這具“分身”雙目一凝,射出兩道寒光,灼灼逼人。竟似在“劍心相合”之下,靈智有了極大的攀升。

    心意一轉,體察之間,當中虛實立刻彰顯。

    果然是有區別的。

    若是由歸無咎法身運使這一劍,氣機相感而動,其實與親自施展劍術無異。

    但若是打通心意,由“化身”施展這一劍。瞬息之間,歸無咎視界之中立刻經歷一重反轉,所見所觀,景象大異。

    周遭的泉水、碎石、草木,乃至石上青苔,盡數變成模模糊糊的一片,諸般萬物,盡數呈現青、紫二色。和真正五彩斑斕的世界相比,顯然是要單調了許多。

    這是“化身”眼中的世界。

    歸無咎念頭一動。

    儘管劍心映照,極大了增強了這具“化身”的靈智。但是畢竟與真身有不小的差距。輕易可辨別,若是由化身動用寄託之劍,無論嫻熟還是精度之把握,都遠遠不若法身本體。

    但就在下一刻,當歸無咎操縱“化身”轉身一望之時,卻不由詫然,甚而大感震動。

    和這“模糊”的天地相較,有一物卻是明晰到了不可思議,和這滔滔濁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八尺之身,粗粗觀之彷彿線條勾勒,抽象而空明;但細望之下,每一絲氣機流動,氣息升降,乃至靈識之念動周遊,皆是如白染皂,綱舉目張。唯精唯微,至此而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