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二十二、鬱金香計劃

    但皇商並不是好事,因為皇商也可能代表壟斷,不公平的競爭。

    可無論如何,自從當年西夏與景國大戰之後簽下盟約,兩國商人都是自由往來,無所限制的,這就是大好機會!

    許多人大概會以為景國重視商業並非什麼難得之事,但事實是,古代王朝中,別說重視商業,就算不抑制商業也非常難。

    就算縱觀中國歷史,從秦始皇統一以來的各種王朝,也只有一個不抑制商業,那就是宋。

    難能可貴的是,宋不止不抑制,而且是重視商貿,這是非常罕見的。

    在春秋時期,長期稱霸,最強大的霸主晉國也是一個商業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是春秋百家爭鳴之後,又一次出現思想碰撞的時代,而且因為大宋“不以言罪人”的祖訓,導致宋朝的思想爭鳴是十分激烈而且波瀾壯闊的。

    可惜的在於,宋朝外敵環伺,面對強大外敵無法抵抗的情況下,思想的自由碰撞最終不了了之,只能從開放競爭,變成為統治服務,為團結國家服務的“忠義”。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文武全才,可以說雄才大略,他平定大部分憂患,說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豪言壯語,可惜英年早逝,大概是年輕時到處征戰留下的病根。

    他死後繼位的他弟弟趙匡義繼位,不過他弟弟著實是個草包,比起哥哥差好大一截,軍事也好,政治也罷,這就造就了開國之後大宋國防根基不行。

    趙匡胤四十九歲去世,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左右,大宋可能就有更加穩固的外部環境,來應對內部的思潮變革。

    如果沒有強大的外敵,比如稱霸北方的遼國;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金國;鐵蹄踩遍大半世界的蒙古,那麼宋朝是最有可能完成思想變革,走向新時代的。

    因為在宋之前也好,在宋之後也罷,所有的中原封建王朝都是抑制商貿,有各種束縛的。

    比如漢、唐時期,商人及其後代不得參加科舉,不得穿綾羅綢緞,不得乘馬車等等。

    而在宋之後,明朝也有商人不得穿綾羅綢緞,限制規定各種規格乘騎的制度,還有海禁舉措.....

    但在宋朝,這些都沒有!

    宋朝的商人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想乘什麼就乘什麼,想去哪做生意就去哪做生意,商人、工匠的子女,甚至他們自己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宋朝從未想過把商業當成武器。

    景國的重商卻讓李星洲有了機會,有時候殺人不眨眼的可不只是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