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作品

第162章 唇亡齒寒

    陶源開口說道:“宛國,本是前朝之屬國。大周建國之後,宛國拒不臣服,於兩國邊境,屢屢犯邊,劫掠百姓,死傷之邊民,不計其數。

    “直至八年前,開國公率十五萬大軍,討伐宛國,方讓宛國臣服,不敢再犯。宛國於大周,多有不義之舉,現宛國有難,大周又為何去救?”

    麥德特認識陶源,他插手施禮,說道:“陶公此言差矣!國事又豈能計較一時之得失,當以大局為重。”

    “何為大局?”

    “唇亡齒寒,便為大局!”

    嗯!說得不錯!

    陶源暗暗點頭。

    宛國,如同大周與西番之間的一道屏障。

    如果宛國滅亡,那麼,大周與西番將直接接壤。

    西番領土之遼闊,並不次於周國,人口眾多,兵多將廣。

    且野心勃勃,兇狠好鬥。

    兩國領土接壤的後果,很可能是展開長年的征戰。

    這對於正處於休養生息的周國而言,極為不利。

    陶源不再說話,中書令周能,又站出來表示反對。

    他反對的理由是,本國經過連年征戰,百廢待興,不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與西番人作戰。

    不管怎麼樣,西番現在還未與周國交惡。

    許多大臣也都支持周能的意見,與他站在同一立場。

    打仗,就是在打錢。

    周國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民生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一場國戰打下來,很可能又變得民生凋敝。

    朝議從早上,一直開到中午。

    滿朝的文武,也分成主戰和主和兩大派。

    兩邊都是據理力爭,不肯退讓。

    李惠揉了揉額頭,輕拍下桌案。

    大殿裡頓時安靜下來。

    李惠問道:“開國公為何不語?”

    開國公,驃騎大將軍,魏英!

    要說在大周的軍中,還有誰能達到功高蓋主的程度,那麼,非魏英莫屬。

    這大周的天下,得有三分是魏英幫著李家父子打下來的。

    聽聞李惠點到自己的名字,魏英跨步出列,他舉了舉手中的笏板,說道:“要不要出兵救援宛國,微臣全聽陛下定奪!”

    他這話說了等於沒說。

    魏英可不是個簡單的武夫,他知道自己的功勞太大,在軍中的威望也太高,容易引來天子的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