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有魚 作品

第110章 【番外】假如5

    “他說待十六生辰過了便要去錄州一趟,這事兒皇帝怎麼看?”皇后問。

    “如今天下太平,朝堂清朗,太子將必是一代明君,無需用後宮換取利益,”皇帝悠哉道,“便隨他去吧,做皇帝終究也不容易,有個純粹可心的人陪伴總歸是件好事。”皇帝握住皇后的手,“就如你我一樣。”

    “我也這麼想。”皇后笑道,想了想,又道,“如此,去錄州的禮得好好選選了,我親自替他挑挑,還有,聽聞錄州飲食較為嗜辣,御膳房裡得提前備幾個廚子,還得問問太子,那姑娘平日裡喜歡吃什麼菜……”

    “不急,慢慢來。”

    這廂,李妄疾步回了長鸞殿,一眼看見案上放著熟悉的信箋,登時心中一鬆,唇角不自覺的勾起,連日來微蹙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李妄淨了手,如往常一般坐到案前,徐徐展信。

    連日大雨,雖知通信會有所延遲,但不知為何,這些時日心中有些隱隱不安。

    如今信終於來了,方放下心來。

    然而展信方看了幾行,李妄唇畔的笑意倏然消失,接著迅速瀏覽完剩餘內容,他猛的站了起來。

    譚德德與譚笑笑嚇了一跳,錄州的信向來是長鸞殿的吉祥物,每次閱信都是李妄心情奇好的時候,心情好了,便常賞賜宮人們,是以長鸞殿的人也都期盼著錄州來信。

    李妄今日看完信後的樣子尚是第一次。

    “殿下?”譚德德小心翼翼道。

    “去錄州!”李妄面沉如水,說道。

    “啊?!”譚德德驚詫不已,忙道:“殿下不是定好過了生辰再去?為何忽然提前?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錄州之事李妄在皇宮中未曾隱瞞過,帝后以及長鸞殿的人幾乎都知曉,譚德德作為東宮總管,伺候李妄左右,比旁人知道的還要更清楚幾分。

    “她家中要給她議親。”李妄手中捏著那封信,不自覺用力,手指骨節突出。

    議親二字像針一樣扎眼目,心肺。

    “這……怎的突然要議親?”譚德德想了想,“不過姑娘大了,家中早點做打算,先相看相看,也是正常的。”

    話音未落,便感面上一涼,李妄冷冷地掃了他一眼。

    李妄向來端方內斂,有些冷峻,脾性卻也溫良,甚少懲戒宮人,但該有的君威還是有的,這麼一眼便讓人背上一寒。

    譚德德忙躬身道:“殿下恕罪。奴的意思是,議親不是簡單的事,不會那麼快議定,殿下不必太著急——最主要在於人姑娘的態度是?”

    “她自然不願意。”李妄眉頭擰著,“她家人不讓她出門,想必她反對也無用。”

    譚德德道:“殿下現在去錄州,太過倉促。”

    “難道孤便這麼幹等著。”李妄沉聲道。

    譚德德道:“如今官道已恢復通行,加急修書一封,可比人能更快抵達。”

    李妄深吸一口氣,方才一時心急,竟失了冷靜。自然不能這麼幹等著,但即便快馬加鞭,人中間總要休息,趕不及信件的速度。

    “鋪紙墨。”

    李妄坐到案後,提起筆,卻一時頓住。

    譚德德看一眼李妄面色,斟酌道:“之前在錄州時,殿下身份不便透露。這兩年雖情深意濃了,但相隔千里,反而不好在信中說了。殿下想要見到人後,當面跟姑娘言明,致歉。這當然是極好的。只是如今情勢……殿下不若先在信中坦明身份,一則可以阻止議親,二則也給姑娘和她家人一個緩衝時間,以免到時殿下突然上門,令人驚慌。”

    李妄捏了捏眉心,緩緩落筆。

    一封蓋了特殊印璽的信件,快馬加急送往錄州。

    李妄的心情卻並沒有好一些,不知為何,心中仍舊不安。這夜,李妄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天明時便起來,早早來到帝后寢殿。

    “兒臣想了一夜,還是決定馬上親往錄州一趟,不能等生辰後了,”李妄已做好決定,神情反倒沉靜下來,朝剛起床的皇帝與皇后說道,“這些時日她大抵不大好過,我應去她身邊,親口給她一個真正的說法。”

    “兒臣想今日便出發,還請父皇母后允准。”

    “今日就走?”皇后愕然道。

    李妄點點頭:“兒臣不想,也不能再耽擱了。”唯有見到人才能放心。

    皇后與皇帝對視一眼,知道李妄這分明是來直接稟明的,哪裡需要允准,兩人眼神交換,眼中都有了笑意。

    “既你已決定,便去罷。”皇后搖搖頭,故意道,“如今看來也是管不了你了。”

    李妄略一躬身:“謝父皇母后體諒,兒臣會盡快歸來。”

    “若你一個人回來,早一日晚一日都無關緊要,”皇后道,“若有其他人,便早些回宮來,母后啊,也迫不及待想見見人了。”

    李妄難得耳朵微微泛紅,低聲道了聲是。

    “多帶些人,路上注意安全。”皇帝說。

    李妄匆匆離去,皇帝與皇后繼續喝茶,皇后看著李妄遠去的背影,笑道:“從小到大,沒見他這麼衝動,這麼急過。總算不是永遠一副‘太子’模樣了。”

    “他本就是太子,‘太子,’模樣不好麼?”皇帝道。

    “也不是不好,只是未免太過端正,少了些活力。如今看來,是我多慮了。”

    “兒大不中留,少年郎啊。”皇帝笑道。

    風吹過,少年的衣衫飛揚,如蝴蝶翩舞。

    那廂,種蘇歷時一個半月,終於抵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