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動的茄子 作品

第1328章 文字也是一種畫

    儘管語言不通,但楊宇沒有朝自己展現敵意,贏得了粗獷男人不少好感。

    楊宇沒有過度諂媚,只是普通地向粗獷的男人遞出手中寫有譯文的書頁。

    見到書頁上的文字,粗獷男人二話不說,一把奪過了楊宇手中的書頁,仔細端詳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粗獷的男人徹底陷入了沉思。

    楊宇乘著這個機會拿出了一本素描本和一支畫筆。

    粗獷的男人察覺到楊宇的動作轉過頭來,楊宇毫不避諱地用筆敲了敲素描本,露出了笑容。

    粗獷男人沒有說什麼,只是再次打量書頁,企圖從中看出點什麼。

    在遠古時期,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他們大多是通過繪畫這一技藝,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徹底記錄下來,傳給下一代。

    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人類誕生繪畫這一技能,才出現了文明的火種。

    文字實際上也是一種畫,只不過比起氣勢磅礴的巨大畫作,他們更加簡單,簡單卻又涵蓋不少不懂。

    一幅記錄磅礴的史詩的壁畫可能需要數年乃至數十年才能完成,但是用文字這種簡單的“畫”,只需要幾個石碑,花費幾個月乃至幾天就能完成了,將一件事相對完整的記錄下來。

    這種效率上的變化,給了文化一定的傳承可能。

    哪怕語言的形狀發生變化,只要人類還懂的往特定的符號中注入意義,形成文字,那人類一定還會發展出新文明。

    不同文明,只需要將自己的“文字畫”返璞歸真,更加細緻的畫表現文字畫中蘊含的含義,就能彼此互通語言。

    如果楊宇能用畫的方式,和麵前這個源自遠古的人完成初步交流,讓他像小孩子一樣從零學習這邊的語言,絕對能從他的嘴裡聽到遠古的故事。

    或許很耗時間,但非得楊宇去做。

    只要和他講清楚“道理”,楊宇便能將其交由某些“教育家”之手,慢慢來。

    唯一的問題是,用形象的畫來交流,也有可能產生一定的歧義,過於複雜的事,也難以用畫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