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 作品

第一三一零章 各取所需

彼得清了清嗓子:“李先生說想合作,指的是哪一方面。”

李文軍說:“我想讓我的汽車上法蘭克福車展。”

彼得嘴角露出不易察覺的笑:“李先生,不是我歧視中國人,畢竟我也在這裡待了幾年了。我很喜歡中國。也不是我看不起您的技術和產品。您的汽車要是想去法蘭克福車展,還得再等幾年。”

其實他已經說的很委婉了。

十年之後,李文軍能去,都算是很厲害了。

李文軍搖頭:“我們的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已經比得上甚至超過歐洲的某些汽車品牌了。價格也比霓虹和漂亮國便宜。我看不出法蘭克福車展有什麼理由拒絕我們。”

彼得的眉毛擰成一團。他要怎麼樣讓這個中國人明白,其實不僅僅是質量、技術和價格的問題。

貿易壁壘這個東西,好像也不好明說。

李文軍說:“如果把法蘭克福車展比喻成奧運會,我需要獲得參賽資格。你幫我獲得參賽資格,我讓你獲得克萊曼家族以後在中國的絕對獨家主導權。我們還可以開展更多的合作,比如安全套,清潔用品和咖啡。”

彼得微微張嘴。

那是猶豫和狂喜交加之後的震驚。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兩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他比任何克萊曼家族的人都清楚。

十幾億人口的市場,絕對是克萊曼這種做日常用品生意家族的天堂。

就拿安全套來說。

現在還是醫院發的免費避孕工具,國家提倡大家用安全套,優生優育。

可是隨著經濟進步,文化水平提高,公民自發使用安全套會越來越多。

德意志也是經歷過這個過程的。

李文軍說:“你要是不放心,我可以跟你合資建廠,減小你們的風險,在‘文軍新城’給你一塊地來建。”

彼得:“你要我做什麼。”

這一次他問得誠懇得多。

因為李文軍給他規劃的前景太好看了。他覺得值得冒險。

李文軍說:“法蘭克福車展是由德意志汽車工業協會舉辦。你只要幫我查到這一屆負責人是誰,他的所有資料,幫我聯繫上他,讓他同意跟我見一面,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