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 作品

第112章 師傅

    卷耳是一種藥草,這讓太后想起來,良醫如良將,似乎隱喻的是將。且卷耳極少用作主藥,常作為輔佐藥材,更讓人想起臣子來。但苽米卻是從前各朝用來賑災救濟萬民的急用糧,救濟萬民卻讓人想起君王來。

    這只是一個小名,或許是她想太多,但太后此時卻就是下不了決心拿主意。

    太后決定依照自己的直覺,把這兩個名字送給皇上去,讓皇上來選。

    =

    於是,六阿哥仍舊是沒有小名兒的度過了生日。

    雍正八年十月二日,六阿哥吃過一碗長壽麵,正式邁過了三週歲。

    給小皇子送禮是宮內宮外最輕鬆的:年紀小的孩子以惜福為重,決不能送重,宮外只送一盤子壽桃,成捆的壽麵即可。宗親命婦們可再加一套衣裳鞋襪,但這衣裳也不能鑲金嵌玉,不許華貴,很好預備。

    唯一格格不入的禮物,來自於怡親王府,是一本怡親王手抄的《千字文》。

    姜恆:……雖然我努力不想歪,但這看起來還是像在內涵我。

    次日十三福晉進宮給太后請安,還特意跟姜恆解釋了這件事,無奈笑道:“給六阿哥的禮,是我早就一一配好的,偏生王爺忽然塞進來一本書,說是當日答應了六阿哥的,不好失約於孩子。”

    十三福晉是無語了,繼續委婉跟姜恆道:原是當日十三爺教六阿哥寫字的時候,六阿哥很喜歡十三叔的字,想要一本十三叔手寫的《千字文》,十三爺向來喜歡孩子,更喜歡皇兄的孩子,對皇子們都是有求必應屋似的好叔叔,立刻就答應了。

    倒叫送禮的十三福晉無語:那是皇上的兒子啊!對著你的字練去算什麼事兒!

    姜恆只好跟十三福晉彼此尷尬對笑。

    十三福晉為了緩解尷尬忙說道:“不過王爺堅稱,六阿哥的字必不會隨著他的去,等師傅到了就好了。”

    姜恆越發好奇了:“真不知皇上請了哪路學士來教六阿哥,十三爺竟也這樣看好。”

    師傅到的很及時。

    十月三日,六阿哥生日後的一天,坦坦蕩蕩館就收到了崔進送來的名帖。

    起初姜恆看到伊爾根覺羅氏還沒有反應過來是哪一位,但當打開看到漢名的時候,卻立刻驚了。

    顧八代!

    居然是他!

    姜恆知道徐元夢當過四爺的老師,但那位之所以半路教完了太子,又去當四爺的師傅,是有緣故的。

    因四爺最初的師傅,正是這位顧八代。

    師徒感情極好。

    眾所周知,皇上年輕時候曾被康熙爺評為‘喜怒不定’之人,說白了就是比較直性子,這正跟顧八代的脾氣合著。這位顧老師,也曾經被翰林院的老學究們半貶半褒說他頗有‘江湖俠氣’。

    但康熙爺期許的皇子並不是這樣的。他早些年是慈父,看兒子們都是不會有錯的,全是別人教壞了自己兒子,於是‘咔嚓’把顧老師給解僱了,甚至不許他繼續做官,直接遣返回吉林老家,算是面板全面清空。

    這位顧老師又是個兩袖清風的人物,當過皇子的老師也沒啥錢,據說很過了不少年艱難日子,甚至一度有些病的不好了。但在顧老師生病之際,天降大喜,不,大喪,先帝爺駕崩了。

    他當年的學生四皇子胤禛登基了!

    顧老師的病,多半是鬱郁不得志導致的,當今一登基,他病立刻見好。而皇上登基後也沒忘了這位老師,很快命人下旨複用老師,帶著聖旨的官員還沒走到吉林呢,老爺子都從床上起來了,接旨的時候都不用人扶,自己走出去接的。

    回京後,老爺子就一直在國子監教書。

    直到去歲才因年邁上書致仕,皇上親賜

    了兩處宅院(京城一座,圓明園附近一座)給老師養老。

    這位來頭太大,固然令姜恆詫異。

    但讓她根本沒想到會是這位出山的原因還是年齡——這位顧老師去歲剛過了七十大壽啊!他可是親眼看著先帝爺擒鰲拜平三藩的人,可以說是大清半本活歷史書了。

    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就算在現代,就算在退休年齡延遲的內卷時代,七十也不該是工作年齡了。

    皇上,您這是視勞動法如無物啊……

    姜恆原本想的是讓兒子將來卷老師,現在覺得不得不囑咐兒子一下,尊老,尊老是第一位的,別給老先生壓力好嘛?可以再等兩年,你到了上書房,去卷年輕的翰林學士。

    然而六阿哥並不知道額孃的內心感受,他在聽說自己的師傅是阿瑪當年的師傅時,高興的在屋裡跑了好幾圈,然後收拾了一天的文房四寶,不知道的以為他要直接搬到書房裡去住再不回來了。

    實則皇上為怕揠苗助長(沒錯,三歲開學的皇宮居然也考慮過揠苗的問題),雖給兒子立了小書房,但只許他晌午念一個時辰,下午念半個時辰,免得太早用心過甚傷了身體。

    姜恆看著轉的自己眼暈的兒子,再想想七十一歲高齡的顧八代老師,只能相信,皇上的老師必不是什麼凡俗人物,能夠收了小兒子。

    =

    姜恆在被兒子的師傅驚訝到時,木蘭圍場上,也有人在震驚著。

    勝軍班師回朝,也是提前算了黃道吉日,眾將領才到達木蘭圍場。晨起先拜見皇上,再獻上俘虜。因是於圍場會見蒙古王公,彼此少不得再友好寒暄一二。

    一上午就這麼過去了。

    皇上並沒來得及跟幾年未見的親弟弟說多少體己話,只來得及用力拍著他的肩膀,讓他下晌先回去好生歇一覺:“今夜朕為你們擺慶功酒!”

    而下午,皇上則收到了宮裡的家書,開始認真選兒子的乳名。

    皇額娘拿不定主意,他又何嘗不是?

    於是索性把女兒抱了來讓她選。

    敏敏看了一會兒:“選這個瓜米,弟弟喜歡瓜。”

    皇上莞爾:“敏敏,這個字兒念苽。”皇上又寫了孤單的孤給女兒:“這兩個字都念‘孤’,可見有瓜的字兒不一定念瓜對不對。”

    皇上邊教女兒不要念一半字,邊覺得自己給兒子請回自家師傅啟蒙沒錯:貴妃生活中是不溺愛孩子,但這教育上卻不然。只肯先教孩子常用字,並不按照聖賢書來教,也不趕進度,每天只教幾個字就催著孩子去玩——女兒就這樣跟著她雜學旁收快快樂樂的很好,但兒子還是自己來教吧。

    正說著,蘇培盛來回十四爺求見。

    皇上想著,十四弟必然也有許多話想跟自己說,這才午覺都睡不著。

    皇上見他頂大梁這一回,整個人都成熟繃了許多,倒是有些懷念他當年活潑跳脫的樣子,於是突發奇想,對女兒道:“敏敏,你從帳子後頭回去,換上皇阿瑪新給你做的皇子衣裳,回來騙一騙你十四叔。”

    敏敏笑嘻嘻跑了:“好,我不說我是公主,叫十四叔納悶去!”

    而御帳裡,十四爺單獨跟皇上傾心吐膽訴過別情,這才告退。

    才出門不遠,就見皇帳範圍內,站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細聲細氣叫他:“十四叔。”

    十四爺納悶站住腳:他雖然在戰場上,但於京中事不是不知。且皇上的兒子那麼少,也絕不會記錯。

    已有的三位阿哥,十四爺是早就熟知的。而這幾年,皇兄只添了一位六阿哥,算日子,可是剛三歲。

    於是十四爺驚了:那眼前這個穿皇子常服,而且長得跟皇兄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五六歲男孩兒是哪兒冒出來的!

    了兩處宅院(京城一座,圓明園附近一座)給老師養老。

    這位來頭太大,固然令姜恆詫異。

    但讓她根本沒想到會是這位出山的原因還是年齡——這位顧老師去歲剛過了七十大壽啊!他可是親眼看著先帝爺擒鰲拜平三藩的人,可以說是大清半本活歷史書了。

    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就算在現代,就算在退休年齡延遲的內卷時代,七十也不該是工作年齡了。

    皇上,您這是視勞動法如無物啊……

    姜恆原本想的是讓兒子將來卷老師,現在覺得不得不囑咐兒子一下,尊老,尊老是第一位的,別給老先生壓力好嘛?可以再等兩年,你到了上書房,去卷年輕的翰林學士。

    然而六阿哥並不知道額孃的內心感受,他在聽說自己的師傅是阿瑪當年的師傅時,高興的在屋裡跑了好幾圈,然後收拾了一天的文房四寶,不知道的以為他要直接搬到書房裡去住再不回來了。

    實則皇上為怕揠苗助長(沒錯,三歲開學的皇宮居然也考慮過揠苗的問題),雖給兒子立了小書房,但只許他晌午念一個時辰,下午念半個時辰,免得太早用心過甚傷了身體。

    姜恆看著轉的自己眼暈的兒子,再想想七十一歲高齡的顧八代老師,只能相信,皇上的老師必不是什麼凡俗人物,能夠收了小兒子。

    =

    姜恆在被兒子的師傅驚訝到時,木蘭圍場上,也有人在震驚著。

    勝軍班師回朝,也是提前算了黃道吉日,眾將領才到達木蘭圍場。晨起先拜見皇上,再獻上俘虜。因是於圍場會見蒙古王公,彼此少不得再友好寒暄一二。

    一上午就這麼過去了。

    皇上並沒來得及跟幾年未見的親弟弟說多少體己話,只來得及用力拍著他的肩膀,讓他下晌先回去好生歇一覺:“今夜朕為你們擺慶功酒!”

    而下午,皇上則收到了宮裡的家書,開始認真選兒子的乳名。

    皇額娘拿不定主意,他又何嘗不是?

    於是索性把女兒抱了來讓她選。

    敏敏看了一會兒:“選這個瓜米,弟弟喜歡瓜。”

    皇上莞爾:“敏敏,這個字兒念苽。”皇上又寫了孤單的孤給女兒:“這兩個字都念‘孤’,可見有瓜的字兒不一定念瓜對不對。”

    皇上邊教女兒不要念一半字,邊覺得自己給兒子請回自家師傅啟蒙沒錯:貴妃生活中是不溺愛孩子,但這教育上卻不然。只肯先教孩子常用字,並不按照聖賢書來教,也不趕進度,每天只教幾個字就催著孩子去玩——女兒就這樣跟著她雜學旁收快快樂樂的很好,但兒子還是自己來教吧。

    正說著,蘇培盛來回十四爺求見。

    皇上想著,十四弟必然也有許多話想跟自己說,這才午覺都睡不著。

    皇上見他頂大梁這一回,整個人都成熟繃了許多,倒是有些懷念他當年活潑跳脫的樣子,於是突發奇想,對女兒道:“敏敏,你從帳子後頭回去,換上皇阿瑪新給你做的皇子衣裳,回來騙一騙你十四叔。”

    敏敏笑嘻嘻跑了:“好,我不說我是公主,叫十四叔納悶去!”

    而御帳裡,十四爺單獨跟皇上傾心吐膽訴過別情,這才告退。

    才出門不遠,就見皇帳範圍內,站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細聲細氣叫他:“十四叔。”

    十四爺納悶站住腳:他雖然在戰場上,但於京中事不是不知。且皇上的兒子那麼少,也絕不會記錯。

    已有的三位阿哥,十四爺是早就熟知的。而這幾年,皇兄只添了一位六阿哥,算日子,可是剛三歲。

    於是十四爺驚了:那眼前這個穿皇子常服,而且長得跟皇兄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五六歲男孩兒是哪兒冒出來的!

    了兩處宅院(京城一座,圓明園附近一座)給老師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