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

重炮轟擊帶來的煙塵滾滾,一時間把南陽城西北兩側的戰場,都遮蔽得伸手不見五指——

南陽縣的城牆,此前在張煌言的臨時加固下,好多重點防護部位,尤其是城樓、角樓附近,都跟稜堡一樣加了很厚的傾斜夯土。

這些夯土質量還不太好,比正常城牆用的夯土還鬆軟一些。也算是趕工趕料,蘿蔔快了不洗泥。

如今在重炮的砸擊之下,大片大片的牆土便飛濺起數丈之高,再散落開來,粉塵煙霧瀰漫便極為厲害。

遠處的佟圖賴通過望遠鏡,乍一看之下,對自己的打擊效果非常滿意:我大清的炮兵,經過太原、洛陽、開封三場對闖賊堅城攻堅戰的洗禮,炮術似乎又精良了一些!南蠻子的城牆真是偷工減料,材質這麼鬆軟,用不了一整天絕對可以轟開!

於是遠處的清軍攻城主力,就繼續在遠遠地列陣等著,只等轟出點眉目再上——

還別覺得這種打法消極,其實到了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清軍攻城已經很少直接靠雲梯飛梯、頂著巨大傷亡強行爬牆了,都是先仗著大炮轟塌一斷城牆,至少要轟開一個低矮的缺口,然後才會一擁而上。

歷史上,多鐸打下史可法守的揚州城時,就是這樣的,一開始都不怎麼肉搏,就遠程火力一直對著一個地方炸,炸了整整一天,揚州城牆破了個口子,然後就潮水一樣往上湧。而那個時空的史可法,面對清軍這樣的攻法,簡直無可奈何。

但是,在浪費了不少炮彈後,佟圖賴終於漸漸發現情況不對了。

對面的南陽城牆,雖然土質很鬆軟,坡度看著也緩,隨便一炮就一個大坑。但這些大坑裡的土,也就稍稍往下流淌一段,就再次因為坡度太緩停住了。

有時候好不容易又有一發炮彈落在剛才彈著點不太遠的位置,原本按說能擴大戰果、讓這片鬆動的區域整個崩塌下來。

但現在,重炮炮彈卻只是更深地陷入泥土中,直接窩那兒不動了,被炸飛上天的泥土重新落下,基本上還是覆蓋在原來的位置,幾乎就八九不離十。

從翻起來的深層泥土顏色來看,色澤還比較深些,甚至有點黑褐色,並非尋常修城用的土黃色夯土。

這種鬆軟的黏土配合上相對平緩的坡度,竟輕輕鬆鬆把炮彈的衝擊力大部分吸收了,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佟圖賴越看眉頭皺得越深,他知道,對面那個張煌言,修城著實有一手,連選材居然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正常修城牆,首先要求材質不易崩落,必須緊實,所以必須用黃土質地的黏土為芯。還要防止被水浸泡導致城牆疏鬆,這就要禁絕帶腐殖質的黑土,不能讓牆體被泡了之後發酵產生孔洞。

比如史書上質檢標準最嚴酷的修城案例、南北朝時赫連勃勃修的統萬城,為了防止黑土,就要求修城的土都得蒸煮過(其實就是殺菌,儘量篩去有機物腐殖質),修好後質檢時還用鐵錐刺土,如果錐子入土一寸以上,就把負責這個工段的苦役處死!

而張煌言修城的選土,這兩方面都跟古代最精良的質檢標準完全背道而馳!

他犧牲了城土被水淹浸泡時的強度,甚至犧牲了緊實性,如果被鑿城、或者是鑿坑撓鉤攀援,都會很吃虧。

但這種材質,極限追求了緩衝效果,偏偏抗炮擊非常強!

其實,佟圖賴並不知道,這也是朱樹人教張煌言的。讓他放開思想,不拘一格,一切以防炮為主,其他都可以犧牲!

西方世界,到了17世紀末,乃至整個18世紀,隨著稜堡的普及,很多稜堡的外護牆泥土,後來都會長成草坪,說明這些土地根本就是直接用黑黏土便可以勝任的!選材跟東方老式城牆要黃夯土完全不是一個思路!

在防炮擊需求出現之前,城牆土如果會長草,那是劣質工程的代表!

但防炮擊需求出現、並且提高到最高優先級之後,會長草的城牆土才是好牆土!

佟圖賴的工程學思維落後了兩個世紀,自然是看傻眼了。

對轟戰一直持續到下午,清軍浪費了大量彈藥,還有好幾門火炮因為持續開火,炮膛都微微發紅了,為防炸膛只好慢慢冷卻,然後再用纏了浸涼水後再擰乾的麻布的粗木棍,慢慢清理內膛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