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



            姜瓖自然知道起兵之後、需要第一時間跟大明主力形成南北夾擊的重要性。

所以他當然會給大明方面留出時間準備,否則自己突然動手,大明那邊還不知道,不來救他,那不成了找死。

他定在九月十七正式起兵,實則早在八月初六、剛萌發反心、並初步做好計劃時,就已經秘密排心腹信使南下,跟大明方面溝通了。

姜瓖的信使在山西南部境內走得還比較低調隱秘,不敢飛馳張揚,畢竟潞州澤州懷慶還是滿人將領控制的州府,很容易遭到盤查。小心謹慎七八天,才通過那幾個府。

進入河南地界後,就沒那麼多顧慮了,姜瓖的信使很快見到了大明河南總督張煌言。

張煌言也非常重視,瞭解清楚情況後,立刻用官方的八百里加急往南京送,八月十八這天,就送到了南京朝廷。

姜瓖的信裡,大致約定了一個起兵日期,就在九月十五前後。所以留給大明後方軍隊重新前出到河南、轉入戰時狀態、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還算是比較緊迫的。

好在大明平時在前線儲存的武器彈藥和軍糧就夠多,只是部隊人員和平時期駐紮在後方,所以只要輕裝行軍就能直接投入戰鬥。

朱樹人得到姜瓖的投奔信後,也沒耽誤時間,僅僅三天之內就做出了決策,包括調度哪些休整狀態的明軍立刻備戰進入洛陽、開封前線。隨後第一批十幾萬大軍就動起來了。

調動的明軍當然不止這十幾萬,這只是去洛陽、開封的兵力。

數十萬明軍主力,不可能都堆到一條戰線上,否則“後勤懲罰/部隊堆疊懲罰”太大。其他各路也可以保持壓力,分散牽制清軍兵力。

不過其他次要方向就沒那麼急迫,短時間內當然是先準備好的先往河南調。準備得慢的,再往其他方向填線。

也算天佑大明,大明這邊做出調度後,朝中有一些大臣如史可法,便提醒朱樹人,應該給姜瓖回信,給他信心,讓他知道大明會支持他的,這樣雙方才能配合得更默契。後來連朱樹人的幕僚顧炎武也這麼勸

但朱樹人卻否了那些人的建議,分析道:

“不可以再回信了,連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闞澤在曹操面前辯解時,說‘背主做竊,豈可定期’?自古投敵只可覷便而行,否則一邊急切不得下手,另一邊卻來接應,豈不暴露?

闞澤之言,雖是為黃蓋矯飾,未必完全有理,但也可以酌情借鑑,取其可用。如今姜瓖反正在即,越是往後,他調兵的動靜便越大,越容易引起周邊滿人將領鎮守州府的警覺。

此前他毫無動靜時,讓信使到洛陽送信,尚且要東躲西藏,走上七八日才通過短短兩個半府的距離。此番回去,敵人戒備更嚴,十天半個月能通過麼?

如果要確保起兵前送到,那我們至少在起兵前半個月就要讓信使渡過黃河,如果信使被抓了,韃子也會提前半個月知道這一情報,並且充分準備,到時候反而可能設伏將計就計!

所以,我們不用給姜瓖回信,直接指望他到了日期直接起兵!反正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聽說姜瓖起兵立刻就能接應!”

史可法聞言後,不由擔心:“可是姜瓖信裡,要求我們回信了,如果我們不回信,他不知道大明肯不肯支持他,能不能及時支持到他,他還敢起兵麼?”

朱樹人卻笑了:“你想想,如果姜瓖要求了我們回信,我們卻沒回信,他會怎麼想?難道他會認為,是大明不想支持他麼?

不!他只會覺得,是他的信使被韃子殺了!他的信也被韃子截獲了!如果事情已經洩露,那他就不得不反,哪怕沒有我大明接應,也只能垂死掙扎,死中求活!

否則豪格都知道他要反了,還會留他活命?謀反這種事情是沒法停下來也沒有回頭路的,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朱樹人分析完後,也只能感嘆,史可法顧炎武這類正人君子,對於謀反者的心態揣摩得還是太少了,一看就是謀反經驗不足啊。

哪像他朱樹人,說出來的話一聽就知道是謀反專業戶。

……

確定了不用給姜瓖回信後,事情的進展還真就少了一些風險。

因為隨著姜瓖的起兵籌備,清軍在晉南和河內的部隊,還真有略有些警覺。

豪格原本也有打算進一步削弱綠營漢將的權力,雙方本就處在容易擦槍走火的半緊張狀態。

如果大明方面回信了,雖不能說信使一定會被清軍截獲,但危險肯定是巨大的。

但大明沒有回信,洛陽的明軍還絲毫沒有露出備戰的動向,這一切反而麻痺的清軍,讓清軍以為姜瓖並不存在跟大明的勾結。

世上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提防沒見到效果,自然會慢慢鬆懈。

加上有些人覺得,姜瓖前年送嫡子到北京“習滿洲禮儀,以便朝廷量才取用”、實質上就是當人質,姜瓖也沒有反抗,看來不至於突然鋌而走險。

否則他留在北京城的兒子,豈不是要當場被殺?

而姜瓖那邊,左等右等,到了九月十五還沒等到大明回信,原本這天就該起兵了。他又比原計劃多拖了兩天,最終九月十七實在等不住了,各種“事情肯定已經洩密,說不定豪格派人來收我的人都已經要入境了”之類的腦補,最終逼得姜瓖神經質般起兵。

兩三天之內,大同、太原、汾州、沁州四府先後扯旗舉事,宣佈重歸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