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

大明自天啟、崇禎以來,雖然有過數十年的衰弱期,但不得不說,大明統治者的誓死不讓,還是深入東亞各國人心的。

崇禎雖然治國無能,剛愎自用,但他到死都沒慫,說了不能妥協的事兒,那就絕對不能妥協,大不了有死而已。

而如今都隆武十五年了,大明國勢再次中興至如日中天。當年形勢那麼危急時都不肯妥協,現在當然更是說到做到,放出去的話,絕不容妥協半步。

誰敢反抗大明,落下確鑿的罪名把柄,那大明說殺他全家就殺他全家,一定要講信用。

隆武十五年(1659)春,在年僅十八歲的江戶幕府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正式拒絕大明“廢除扶桑蝦夷大名統治、將征伐蝦夷的權力交給大明”的要求後,

大明北海水師提督張名振,就率領數百艘大型戰艦,以及更多的軍糧運輸船,對蝦夷島實施了征討。

扶桑人不給,那就自己去取。

這次行動,也算是對大明全面按照荷蘭造船工藝、並且融合東方造船技術優點、中西合璧新建艦隊後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

此前朱樹人籠絡楊森.塔斯曼、笛卡爾等荷蘭科學家為大明所用,最初是發生在1648年,所以光陰荏冉,如今距離首批荷蘭科學家為大明效力,已經倏忽過去十二年了。

當初被大明重用的初代科學家裡,笛卡爾在去年已經老死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人的年紀擺在那兒。要不是朱樹人拉攏了他,讓笛卡爾留在歐洲的話,被那些王室折騰,按笛卡爾原本歷史上的壽命,他還得比如今再少活七八年呢。

但他對大明的貢獻,以及他作為“歐洲科學家慕名來大明效力”的初代代表人物的歷史意義,肯定會被大明銘記。

笛卡爾之後,這十幾年裡,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有一批歐洲的新萌發理工科人才被大明重金招募,起到攪混水促進技術交流的鯰魚效應。

所以笛卡爾死的時候,朱樹人也是給他極盡哀榮,大操大辦,找了一堆大儒給他抬棺,就像後世牛頓死的時候,英國人還讓一堆公爵侯爵抬棺呢。

這就是一種千金市骨,效法燕昭王築黃金臺優待郭隗的把戲罷了,說到底是為了顯示朝廷對科學人才的重視。

在這些中西合璧科學家的加持下,大明海軍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戰船水準早已日新月異,遠非當年可比了。

只可惜五六年前滿清最終覆滅時,滿人根本沒有能打的海軍,所以大明的海軍當時就是絕對虐菜碾壓,一點成就感都沒有,想遇到點像樣的抵抗都找不到。

現在總算輪到對付扶桑人了,扶桑還是比較重視戰船建設的,畢竟是個群島國家,早在安土桃山時代,扶桑人就造了鐵甲船。

(當時的鐵甲船隻有配火槍,但是沒有大炮。扶桑人一直到德川和豐臣最終決戰時,才開始使用類似紅夷大炮的攻城重炮,德川家康轟擊大坂城的“國崩”就是紅夷大炮。此前幾十年裡雖然也有炮,但最大隻有佛郎機級別,炮身自重不過幾百斤)

後來壬辰倭亂時跟朝鮮李舜臣打,被李舜臣裝了大炮的龜船暴揍後,扶桑人也吸取了教訓,回來後也開始造那種把紅夷重炮挪上戰船的嘗試。

只可惜歷史上扶桑在德川家穩住了統治後,兩百年裡再無戰事,所以這些扶桑戰船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扶桑戰爭史上,只有那些搭載了類似佛郎機輕炮戰船的交戰史,從未見過搭載紅夷大炮的重型戰艦的實戰紀錄。大明這次來襲,也算是各取所需,大家正好都驗證一下自己手底的真實實力!

……

張名振搭載水兵和陸戰隊的戰船數量,大約在三百艘左右,剩下都是裝軍糧和物資的。

每艘戰船能額外搭載的陸戰士兵人數,依船體大小,也就不過在五十人到一百多人——

畢竟這是跨海作戰,而且從大明剛剛建設的海參崴港到北海道,要航行超過一千五百里。張名振必須考慮航行期間的軍糧和澹水問題,每艘船裝的人數也就不能多。

本來如果大明能再多種幾年天,先控制枯葉島,然後在枯葉島建立後勤基地、囤積軍糧,最終出擊時選擇從枯葉島南下蝦夷,那麼倒是可以節約一大半航程。

但大明考慮到經營枯葉島都不知猴年馬月了,而“蝦夷人和當地藩鎮曾經勾結滿清違禁貿易”這個開戰藉口,卻等不了那麼多年,所以也就無所謂了,直接航海一千五百里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