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04章 緬甸之戰-中

 李定國和莽白的決戰,原本應該是毫無懸念的。 

 大明的鎮南精兵,都是李定國麾下的骨幹擔任各級軍官的,那些四十歲以上的老兵,全都參加過滅清戰爭,那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精銳。 

 有先進的武器,還有爆棚的信心和一往無前的士氣,正面戰場碾壓那些詐騙犯的祖宗,還不該是分分鐘的事兒? 

 但碾壓歸碾壓,整個戰事的經過和流程,還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意外。雙方的戰前情報工作,顯然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 

 李定國殺入緬甸境內後,最初十餘日,因為偷襲之利,並沒有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緬軍主力還在調度集結中。 

 一直到李定國殺入國境二百多里遠,沿著怒江河谷連續攻破木邦、臘戌,並且切斷了緬甸北部的飛地勐養宣慰司後,緬甸援軍才在臘戌一帶組織起了重兵防禦集團。 

 說句題外話,木邦也好,勐養也好,其實原先都是屬於大明的“三宣六慰司”之一,理論上到嘉靖年間之前,緬甸因為分裂、東籲王朝尚未崛起爭取統一緬甸,所以那些鬆散的小邦土司都是認大明為主的。 

 只是後來東籲王朝逐步蠶食兼併周邊小國,而大明自嘉靖、萬曆以後日漸衰落,所以三宣六慰才漸漸被緬甸吞併。 

 現在李定國就算打到臘戌,也不過是收復了大明原本應得之地木邦,加上切斷了勐養宣慰司和緬甸腹地的交通聯絡。 

 而因為李定國的進軍路線要依託怒江,怒江在緬北的撣邦高原上,是一條從深谷密林之間沖刷切割出來的航道,離開怒江流域太遠的話,兩軍都沒法機動,也沒法補給,所以自然要打一場堂堂正正的決戰了。 

 兩軍在臘戌附近結寨對峙,並且小規模廝殺消耗了一番後,李定國和莽白很快就各自發現了一些原本沒料想到的情況。 

 “緬軍居然能有如此規模?這些年來雖然有哨探,倒是小看了緬王強徵壯丁的力度了。而且他們怎麼也有那麼多紅夷火槍?雖不如我大明的武昌造,卻也不容小覷了。” 

 李定國不由如是暗忖。 

 第一個讓他意外的,就是緬甸軍隊的人數,實在是比預想的要多太多了。 

 他原本偵查到,緬王有七八萬的直屬常備軍,然後還有各邦土司的地方部隊,外加戰時可以臨時拉起來的壯丁民兵。 

 而此時此刻,他正面遇到的,就至少有十幾萬緬軍了,甚至可能接近二十萬。尤其莽白並沒有把勃固的直屬軍全部拉來,可能七八萬裡也就調了四五萬,剩下的得守衛王都。 

 如此看來,各邦土司和臨時拉壯丁的民兵,加起來至少佔了十幾萬了。 

 偵查到這個數字時,李定國還奇怪緬甸到底有多少人口,結果隔離審問各種文職俘虜,最後得出的數字,也無非是“東籲核心領土的常住人口,大約在四百餘萬,其餘幾十近百年前從大明那兒奪去的三宣六慰地區,全加起來有一兩百萬人口。還有其他附庸土司羈縻統治,也有約兩百餘萬人口”。 

 換言之,緬甸從嫡系到羈縻,全加起來總人口大約在八百多萬,相當於同期扶桑國的三四成。而這八百萬人裡,居然就拉出了至少四十萬部隊,並且把其中二十萬拉到了臘戌前線。 

 這是一支絕對不容小覷的力量,要知道李定國的先鋒也就兩萬人,後續跟進的中軍這些加上,也才出動四萬多。這等於是李定國光是在臘戌戰場正面,就要頂住一打四的人數劣勢作戰。 

 但明軍也實在沒辦法快速投入更多人了,畢竟是勞師遠征,從雲貴窮鄉僻壤為軍隊提供補給。以雲貴當地的餘糧規模和運力,要維持一場長期戰爭,也只能用這麼點兵力了,否則後勤絕對吃不住。 

 …… 

 李定國因為緬甸的兵力和動員能力而震驚的同時,莽白也同樣震驚於明軍火器的犀利程度。 

 這也怪莽白畢竟僻處天南,此前跟明軍沒有衝突,最近幾十年緬甸也比較太平。東籲王朝對周邊部族的征服工作,早在萬曆末年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所以緬甸最近40多年裡,除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剛來的時候跟他們衝突了一下,後續就沒打過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