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21章 投資早期當然是燒錢的

歷史的車輪很快來到小康八年。

元宵節後三天,正月十八,在朝廷的強力推進和保駕護航下,南京大學首批招生總算按期入學。

第一屆招生人數比較少,也是考慮到學校剛剛草創,師資力量實在是不夠。包括牛頓在內,如今挖來的西洋學者總共也有二十餘人,而且至少一半也都只是劍橋牛津來頓和來比錫四大名校剛畢業沒幾年的,有些相當於是在西方讀完碩士。

真正在四大名校原本就當講師當教授的,一共只挖到不過四五人。不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朱樹人一個神學家和法學家都沒挖,至少八到九成是教數學和力學光學的,還有些涉獵博物學和化學。

最後只有一成多的,是涉獵哲學類,而且大明也不會養純只懂西方哲學的人,那種人如今根本用不到。所以哪怕教哲學的,至少得同時兼通邏輯學,那麼還能跟大明這邊的教育需求互補一下,畢竟大明傳統的諸子百家哲學,比較輕視邏輯,有一定的短板可以補足。

新挖的西洋學者二十餘人,加上十幾個早年就來的、笛卡爾時代留下的徒子徒孫研究員。

還有華夏本土的,大明科學院的三五十個研究員,被臨時拉來客串,這些研究員也不是全職在南京大學教書,有些還兼著科學院那邊的研發工作沒法完全放下,所以折算下來,最多相當於三十人全職。

所以全部加起來,師資力量也就六七十人,教三百多個學生,已經是比較緊張了。尤其要考慮到南京大學每年都要招生,今年第一批進三百,未來只會逐年遞增。要是同時有三年的學生呀在那兒要教,總和就能超過一千了。

七十個老師教一千個學生,學生們還要分好多門課,要學數理化和博物學邏輯學,五大類科目,老師是絕對不夠用的。

將來實際辦學過程中,肯定得等第一屆學生升到大二、大三,就從中挑出成績最好的,提前授予助教職務。這樣以後可以讓學生幫著帶一批學生,減輕師資壓力。等最早的人才出師後,相關人才缺口才能快速堵上。

……

因為人手的缺乏,小康八年上半年那個學期,南京大學的辦學實在乏善可陳。很多事情都在混亂中磨合,捉襟見肘。

負責禮部和教育工作的顧炎武,也是有些慚愧,數次為大學的磨合緩慢向朱樹人請罪。

但朱樹人都非常大度地表示,這都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必然能隨著發展而得到解決。這些暫時的困難,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大明的科教人才團隊能穩步擴大,其他都是小問題。

感受到朱樹人的信任和知遇之恩,顧炎武也力爭辦事更加公允,不去幹涉具體科教人員的工作,讓他們自由發揮。

而學生們大多有大明固有的尊師重道思維,或不敢質疑,或對新學有各種各樣不適應,其中的文化差異也帶來了不少內耗。學習效率暫時低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任何新生事物剛出現時都是困難的嘛。

轉眼到了盛夏時分,南京大學倒也被朱樹人要求,安排寒暑假休沐,不過分別都只有一個月,不像後世那麼康慨。暑假只在農曆六月初十到七月初十,選取最炎熱的時候。

而實際上,因為大家學習進度跟不上,很多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暑假也需要補課。而成績好的,則有可能被當研究員的老師拉去進行一些科學院的打雜下手工作。

上半年因為人手不足而拖延了不少工作的科學院,也是到了暑假時分,才勉強追回一些進度。

方子翎如今還執掌著大明科學院,她便忍不住趁著暑假休沐的機會,跟夫君抱怨,說自從南京大學建校,至今半年多,一點反哺科學院的成績都沒看出來,反而還讓很多項目停滯了。

朱樹人便笑著安慰妻子:“這是正常的,剛投資的時候,哪有立刻見回報的,要是那麼立竿見影,早就有無數逐利之徒去投資科教了。

就是因為一開始要賠本,不能馬上見效,所以才需要朝廷高瞻遠矚,破除萬難。反正我大明如今並無明顯的邊患,其他研究也可以緩口氣,把基礎打紮實。

我就沒指望五年之內,辦大學的科研進度能超過不辦大學直接埋頭幹。我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五年之內純虧,十年之內勉強止損扭虧。十五年二十年之後,才是純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