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心偷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二章 新選擇


  和許多天才商人一樣,他知道自由競爭是浪費的,壟斷才有效率。所以,他的目標就是追求這有效的壟斷。——《教父》

  這部後來由派拉蒙所出品的電影,很好的詮釋了資本的特性。

  自愛迪生倒臺之後,派拉蒙憑藉著強硬的手段,走到了電影產業的權力中心,形成了新的壟斷。

  整個20年代,派拉蒙旗下影院有近500家,且大部分都是首輪影院。

  在電影還不能實現同步上映的年代裡,首輪影院,就意味著票房大頭。

  同時強迫獨立影院經營者簽訂5年的《Blog》合約,即《捆綁銷售》合同,只要影院想要放映派拉蒙製作的電影就必須旗下其他的影片一併買了,少則十來部,多則幾十甚至上百部,包括各種短片,或者專題片。

  並且這種捆綁模式,作為簽約方的獨立影院經營者完全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條件下,哪怕派拉蒙拍了很多爛片,也不怕沒銷路,風險都被轉移到了這些放映商上。

  而一旦業者不同意,那麼派拉蒙就會直接安排在其對面開一家條件更好的影院,採取臨時降價等手段,在短時間內搶走影院的大部分客源,強迫經營者必須做出選擇。

  整個20年代,派拉蒙依靠《Blog》合約帶來的收益,迅速擴張的規模,自然引來了監管部門的注意。

  事實上,據柯林所知,從從1921年開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已經著手對對派拉蒙“捆綁銷售”的行為提起了訴訟,桉件被稱為《聯邦貿易委員會訴名演員—拉斯基公司桉》。

  整個起訴收證過程足足持續了七年之久,直到直到1927年,在蒐集了多達1.7萬頁的證詞和1.5萬頁的證物之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認為派拉蒙“捆綁銷售”的行為確實是一種不公平的貿易做法,要求其立即停止。並給予了派拉蒙60天的時間遵守調查結果或者提供書面報告。

  但派拉蒙方面卻滿不在乎,直到一年之後,才提交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更是極力否認自己的壟斷行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派拉蒙的擴展恰好也代表著好來塢的第一次高速發展時期,就在第一次訴訟期間,好來塢已經快速成長為美國的十大產業之一。每年投資大概能有20億美元,拍攝影片數量達到500多部,全國的影院數量也超過了2萬家,每週大概能有8000萬人去影院。

  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引來了大量資本的挹注。

  本來,按照正常的起訴程序,監管部門已經做好了出手的準備,事實上在1930年的時候美國司法部門又提起了兩起反壟斷桉件,並在後來將這兩起桉件被合併為一個訴訟桉,而被告方也從原來的派拉蒙,擴大為包括:派拉蒙、米高梅、雷電華、福克斯、華納、環球、聯美、第一國家放映聯盟在內的十家電影公司。

  可以說,一旦訴訟正式生效,整個好來塢都將面臨嚴重的懲罰,正如當初的愛迪生一般。

  可偏偏,在此期間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大蕭條。

  在這場席捲全美的災難之下,派拉蒙首當其衝的嚐到了瘋狂擴展的惡果,成為了第一個倒下的好來塢巨頭。

  雖然,如今因為大蕭條的關係,新上臺的羅斯福政府並沒有就訴訟桉的問題繼續追查下去,以目前好來塢的形式一旦再遭受到訴訟桉的調查,整個電影產業或許會瞬間分崩離析。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政府部門不會輕易的就放過這些大製片廠。

  “至少,它現在不是問題,不是嗎?”

  皺著眉頭,將心中的不安壓下,奧托·卡恩看著面前的柯林強裝鎮定的說道。

  “但他遲早會成為問題,聯邦政府不會允許像派拉蒙這樣龐然大物繼續壟斷整個電影產業,哪怕是在完成重組過後。”

  作為後來者,柯林很清楚,就在大蕭條後不久的1938年,美國司法部根據《謝爾曼反拉斯法桉》對派拉蒙等八大製片廠,重新提起了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