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崇尚英雄的年代

這天上午,一家人都前往機場,為李玉梅送行。

雖然和吳小玉相比,李玉梅去島國已經算是很近了,但終歸是異國他鄉,往來不便。

所以大姐李金梅心中,還是有萬分的不捨和牽掛。

心中縱有千般不捨,李金梅卻還是努力擺出一副笑臉,因為四妹出國留學是好事,所以她不想哭,想要努力地表現出高興。

“四姐,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回來啊!”李小梅則抱著李玉梅的胳膊,哭得小臉都花了。

小當家在家裡最喜歡三哥,但是她的偶像卻是四姐。

李小梅這麼一哭,惹得李金梅再也繃不住,摟著四妹,哭成一團。

鄭先農則上去把她們分開:“玉梅,到了那邊,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我們都在家裡等你。”

“嗯。”李玉梅點點頭,然後和鄭先農懷裡的小貝貝貼貼臉,“等我下次回來,貝貝肯定都能在地上跑了,到時候四姨領著你玩。”

小貝貝咯咯傻笑著,還伸出兩個小巴掌,在李玉梅大大的額頭上拍了幾下,似乎在給四姨加油。

小傢伙傻傻的模樣,也沖淡了不少大家心中離別的憂傷。

李衛國也伸手拍拍四妹的腦瓜:“玉梅,我已經給那邊的夏小雪打過電話,她會和你聯繫的,你慢慢熟悉,逐步把那邊的產業接管起來。”

李玉梅使勁點點頭,這幾天,三哥已經利用閒暇時間,把島國那邊的情況都交代給她。

這也叫李玉梅吃驚不小,原來三哥這麼厲害,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在那邊賺下千萬美金的家業。

李玉梅最初也感覺壓力很大,不過她性子裡的韌勁和剛強也很快被激發出來:三哥都能創業,她當然也能守業。

李衛國抬起手腕看看手錶:“好了,時間差不多了,玉梅,我把當年總理東渡扶桑寫下的詩句送給你。”

沒等他說呢,李小梅就脆生生地背誦起來:“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李玉梅也聽得心中激盪,她的目光逐一掃過家人和朋友,然後用力握了一下拳頭,轉身走進候機大廳。

大家都站在原地,目送著李玉梅的身影消失,葛衛紅嘆了口氣:“哎,怎麼我的好朋友,一個兩個的全都走了。”

“又不是不回來了。”李衛國安慰她一句,便領著大夥坐車回去,然後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老家。

李衛國領著大姐他們,又去吳小玉的父母家裡辭行,至於店鋪這邊,自然有那二爺負責。

這老爺子雖然百般討取李小梅和李小鹿的歡心,卻終究還是留不住兩個小傢伙,搞得老頭心裡好不鬱悶。

不過那二爺也並未放棄,來日方長。

等李衛國他們回去之後,那二爺也準備收拾東西搬過來。

正房的東屋是給他留著的,李衛國的西屋也保留。

另外還有葛衛平夫妻倆,到時候也會搬過來居住,幫著照應。

店鋪開業啥的,不著急,等把這些金銀首飾都拾掇差不多了再說。

李衛國也不指望這個店鋪立馬賺錢,主要是在首都弄個落腳之地,以後也好徐徐圖之。

至於滯留在京的幾名船員,早就被李衛國打發回港口,估計現在都已經乘船下南洋。

這次行動,李衛國並不準備跟隨,都交給海大副和馬帥哥處理,也算是鍛鍊隊伍。

能發現沉船啥的最好,要是沒有發現,就當巡邏練兵了。

把這些事情都安排妥當,李衛國就領著家人,乘上回家的綠皮車,逛遊了一天時間,這才終於回到松江縣。

出了車站,李小梅忍不住歡呼一聲:“終於回家嘍!”

首都雖好,也是她一直嚮往的地方,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她還是更想家。

李衛國還發現,李小鹿的眼睛一下子涼了,整個人也一下子變得精神了。

明顯能感覺到,在大城市的時候,李小鹿有點蔫兒,看來這孩子,還是更喜歡笑傲山林的生活。

大夥拎著大包小包的,直接去了罐頭廠,到那時間已經是中午,職工們正騎著自行車下班。

現在的罐頭廠可不得了,職工清一水兒都騎自行車上下班,大夥的工資高,都能買得起自行車。

就連廠子裡姑娘小夥兒找對象,都格外受歡迎。

這也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觀念,以前都認國營單位,找對象也是如此,罐頭廠的出現,在松江縣掀起了一股新的風潮。

“正好吃晌午飯。”田大貴回到自己的地盤,也感覺舒坦多了,領著大夥直奔食堂。

“大姐,小梅,小鹿,你們都回來啦!”王燕也正在食堂,立刻風風火火奔過來。

“二嫂。”李衛國也樂呵呵地打著招呼。

這次就二哥二嫂留下來看家,沒去上首都。

王燕瞧見李衛國,便連忙拉著他,來到一張飯桌前邊:“國子,你看看這是誰?”

在座的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五十多歲的年紀,梳著大背頭,氣場很足,就是稍稍有點瘦。

李衛國瞧著老者有點眼熟:“您是高教授?”

“哈哈,小李,來了好幾個月,總算是看到你這個大忙人。”高教授站起身,抓住李衛國的胳膊,“小李啊,多謝救命之恩。”

這位就是發動機方面的專家高教授,李衛國上次見到他的時候,高教授已經病入膏肓,還是李衛國用一株老山參幫他續的命。

因為當時的高教授形容枯槁,和現在意氣風發相比,簡直是兩個人,所以李衛國一時有點不大敢認。

眼見高教授情緒激動,眼中滿是感激,李衛國連忙笑道:“高教授,您太客氣了,您能來到這裡給我們幫忙,就是對莪們最大的幫助。”

高教授深深望了李衛國一眼,這種大恩,也不必掛在嘴邊上,他已經決定,剩下的有生之年,就都在這裡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