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好難起 作品

第129章、接頭人

三月十三,神農百草門的商隊從洛陽出發,在七十多天的跋涉,終於在五月底,神農百草門的龐大商隊到了甘州。

望著遠處的甘州土城,黃小石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於是到了。

商隊有幾里路才能到城下,不過黃小石一馬當先,先到城裡去了。

今天天色還早,黃小石希望今天之內把朝廷的差事給交脫,儘量不要隔夜。

有道是夜長夢多,萬一等到明天,朝廷一紙文書發過來,叫他把貨運到嘉峪,那不是還要脫層皮。

這將近兩個月的行程,黃小石累了,他人也累,心更累。

商隊這一路走來,最難走的路是從蘭州到武威這段。

這段完全亂套了,流民、流匪,是民還是匪,根本就已經分不清楚了。

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蠱惑和扇動,這段路簡直就是用刀子殺出來的。

到了武威,反而一下就好走了,因為朝廷在武威還有重兵把守。

武威附近一路上都是哨所,還有騎兵來來回回的巡邏,他們不光是要切斷商道,還包括對流竄的部族的清繳。

這一帶的流民早就沒有了。

所有的老百姓,要麼就在自己村子裡等著朝廷安撫發糧,看看能不能苦捱到那個時候;要麼就出門尋吃,被朝廷兵馬當做流匪殺掉。

至於過往的商隊,只要沒有過硬的手續,早在到武威之前就被擋住了。

第一道關口只是好言相勸,如果你非要過去,他們也不會強加阻攔。至於過了關口後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己負責就是了。

依靠著小旗和手函,神農百草門的商隊順利通關,還順手利用商隊剩餘的負荷,收了不少其他值錢貨。

這些值錢貨都是其他商隊“遺留”在此地的,已經是無主之物,就那樣隨意堆在關口處日曬雨淋。

守著關口的兵拿著這些東西也沒個什麼用處,所以黃小石只用了很少的上等金瘡藥和銀子,就把這些貨給收了。

對於這些兵丁而言,金瘡藥和銀子才是硬通貨幣。

當商隊走到了武威之後,果不其然,所有的物資補給都被軍管了,銀子都不好使了。還是黃小石拿著手函,又用手裡的物資進行兌換,這才拿到補給品。

從武威出發到甘州這條路,雖說再無匪患之憂,但是一路上吃食差了許多,基本上人和畜生吃的是一樣一樣的。

這終於是走到了甘州,還不知道甘州的情況如何。

反正黃小石打定主意,堅決不再往前走了,再走不說得就要賠命進去了。

不多時,黃小石帶回來了一隊官兵,官兵一過來後直接就分成幾隊,開始挨個點貨。

貨物捆得很規整,官兵清點的很快,他們只是粗略地在門人指引下,數了馬匹上的大包,然後連大包都沒拆看,直接點。

就這樣,也是足足用了一個時辰,才把六個分隊的三千件貨給點完。

這是粗驗。

點完貨後,官兵回城覆命,他們到時候要過來通知商隊去哪裡卸貨。

這是最容易出么蛾子的時候,有一萬種方法折騰你,於是黃小石連忙又跟了上去,直到了黃昏之時才回來,半公半私,總算是把事情給搞定了。

甘州,地如其名,因為這裡是大漠邊緣的綠地,因泉水甘甜而得名。這是大漠之東,最重要的一個物資集散地和補給地,具有無可替代性。

如同黃小石猜想那樣,他們只需要把貨卸在這裡就夠了,之後的分配和調度,這是朝廷的事。

雖然之後還有一次驗貨,但是問題不大了,那些都只是細節問題。

公家的事情忙完了,這下該說私貨了。

神農百草門這次一共帶了六千件貨,其中三千件是捐獻給朝廷的軍資,換來的是朝廷對商隊夾帶私貨的默許。

朝廷對夾帶私貨的默許,可不是從黃小石這裡開始的。

比如說現在朝廷裡使用的“鹽引制度”。

由於這個時代運輸的成本過於巨大,巨大到朝廷根本沒錢支付。而朝廷手裡,最大的支付手段其實是各種通關權。

於是,本朝就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然後為他們發放鹽引作為報酬。

但是官鹽的利潤其實也很微薄,因為大量的利潤都變成了鹽稅,所以有一個默許的規矩,就是夾帶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