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策 作品

第90章 誰才是廢物?


 何蘭委屈的嘀咕道:“浪費時間而已,還不如欣賞我的景泰藍。”


 陳登科笑著說道:“當然不是,我總不至於連哥窯和青花瓷都分不清吧?”


 “天青色又不是青花瓷的專屬,柴窯的特點之一,便是天青色啊。”


 “柴窯?你也認為這個茶杯是柴窯嗎?但是……”蘇紅顏看向那個茶杯。


 剛才王懷谷已經提到了,茶杯底座上的落款是大宋哥窯。


 這兩者,怎麼能夠混為一談呢?


 陳登科笑了笑,直接將蘇紅顏的疑惑補充道:“你是想說,哥窯和柴窯,互相矛盾是吧?”


 蘇紅顏和在場之人,紛紛點頭。


 陳登科則是不急不慢的說道:“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大家在常識上,出現了認知誤差。”


 “哦?”


 王懷谷和吳老闆,同時一愣,滿是期待的看著陳登科,等著他繼續往下講。


 “這就得從柴窯和哥窯的歷史說起了……”


 “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


 “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故後世只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但是大家都忘了,宋朝建立之初,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延續的本來就是五代時期的工藝,其中柴窯更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


 “而哥窯的起源,則是來自宋代的一對章氏兄弟,原本是應該叫做章窯,但為了區分兄弟二人的窯制,他們便將哥哥窯廠出品的東西叫做哥窯,弟弟窯廠出品的東西則叫做弟窯。”


 “在最初的時候,章窯裡同樣是以燒製柴窯為主,只是後來哥哥章生一,研究出了‘紫口鐵足’的工藝,受到了宮廷裡的賞識,由此產生了一大批仿哥官窯,章生一也因此名聲大噪。”


 “但此事,卻引來了弟弟章生二的嫉妒,他跑到哥哥的窯廠使壞,在釉缸中偷偷摻了黏土,導致哥哥滿窯的瓷器,釉面全部開裂,裂紋形狀不一,差點便毀於一旦。”


 “但是哥哥傷心欲絕之下,無意中拿了個瓷碗泡茶,發現瓷碗竟然吸收了茶色,這一現象,立馬讓他想到了一個變廢為寶的方法。”


 “哥哥當即反覆試驗,調配出了最合適的茶色與瓷器相配合,聞名天下的金絲鐵線,便就此問世了!”


 “從此以後,哥哥的窯廠更上一層樓,弟弟則是羞愧自己所為,默默離開,不知所蹤,於是,章窯盡歸哥哥一人打理,同時,也正式以哥窯之名,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