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瞻臺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除卻君身三尺雪,天下誰人配白衣?

陸景沉默下來。

幾個孩子不懂虞七襄的話,睜著眼睛瞧著他。

青玥、裴音歸、含採姑娘一時之間也不知說些什麼。

北秦崛起數十年,重安三州始終以血扛之,他是北秦通往中原之地的大門,這大門有無數戰士的血肉屍骨鑄造而成,厚重、堅不可摧。

陸景看著虞七襄低頭吃餃子,抬眼之間不由望向遠處的太玄宮。

那裡坐著一位蓋世的帝王,大伏無論是修行者,又或者是諸多朝臣將軍提起他,必會提及一個“聖”字。

崇天帝登臨帝位許多年,滅去了周遭七國,將西域三十六國收入囊中。

天下諸多異寶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流入太玄京。

乃至在修行一道上,崇天帝也有著壓世之姿。

可是……大伏四甲子之下,積累下來的隱患太多,中原富饒之地與四野貧瘠之地差距太大,又有天災連連,妖魔暗中作亂。

等等諸多原因,再加上北秦的崛起,讓這座強盛國度以往積累下來的問題,都在此時爆發。

於是……也就有了“太玄京中酒成河,肉成林,明珠可鑄一片月;太玄京外血成海,骨鋪路,屍體埋入無邊谷”這等的民謠。

這民謠雖然誇大了些,但終究可以反映出如今大伏的難處。

就連觀棋先生都曾經提及崇天帝,話語裡雖然隱含著一些沉重的東西,隱約有些許不認同,可卻也曾提起崇天帝似乎在謀劃著些什麼。

只是……

陸景思緒及此,目光又落在虞七襄身上。

虞七襄乃是重安王之女,重安王全盛之時曾經為大伏立下汗馬功勞,哪怕他現在已經氣血枯竭,天下群雄也同樣敬他如當世武神。

他曾是天下武道魁首,現在只剩殘軀,也可震懾天下。

而他麾下諸多將士,以軀體血肉扛住北秦戰車,讓這一座天下不至於生靈塗炭。

沉重的壓力被他們扛在身上。

而現在……就如那日百里清風所言,崇天帝以重安王這等功臣之女作餌,想要讓百里清風與太沖龍君一同入玄都。

而虞七襄也要理所當然的給大伏龍屬一個交代。

“不論崇天帝謀劃著什麼,重安王是有功將士,以他女兒作為誘餌,未免太過寡義。”

陸景心中這般想著,旋即又想到端坐於帝座上的君王,又有幾人不寡義?

“至於北闕海龍宮……若是真如王妃所言,那條垂死的老龍想要以生靈血肉為自己延壽,屍骨堆滿龍宮,也許就該殺。”

陸景心中這般想著,又拿起筷子給虞七襄夾了一塊魚。

“希望重安三州年年有餘。”陸景笑著對虞七襄道。

虞七襄抬眼望著陸景,由衷一笑,深深點了點頭。

除夕夜,月窮歲盡,除舊迎新,在此之前,卻先要團圓,對於虞七襄而言……能在除夕夜裡與母親的朋友吃上一頓餃子,能夠在風雨凌身的如今,尋到這麼一處百花盛放的小院,自然也是最好。

“只是……母親竟然還有這般年輕的朋友。”

在虞七襄胡思亂想中,新的一年到來了。

而夜深人靜的後半夜,陸景卻還在主屋中修行。

“既然已有廣寒印、向天借元這等奇異的玄功、神通,明黃級別的參透命格,已經無法滿足修行所需。”

明黃級別的參透命格想要升級到璨綠命格,需要八百道命格元氣。

陸景現在的命格元氣升級參透命格已經足夠,甚至還多出二百有餘。

只是之前,明黃級別的參透命格始終夠用,陸景也是將這些命格元氣攢著,希望能夠早日提升神武天才命格。

可是現在既有所需,陸景自然不會再猶豫。

那熾金命格周遭,一道道白光合為一體,落入參透命格中。



“……”

陸景眼中似乎閃著一道氤氳光芒,變得更加深邃許多。

他腦海裡,向天借法數不勝數的印決、咒言,行氣血、神念之法都輕而易舉的浮現出來。

悟道人命格瞬息間觸發。

與此同時,得了這等神異命格的陸景不由看向呼風刀、喚雨劍。

這兩件蘊含天地權柄的仙人之兵中,流轉而來的氣魄不斷震動……

其中氣息流轉之法,竟然與那向天借元之法暗合。

“這是否意味著,這向天借元神通,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暫且藉助天地權柄?”

陸景心念閃動,嘴角露出些許笑容來。

“我能借這呼風刀、喚雨劍中的氣息流轉,來參悟這向天借元神通,這倒是意外之喜。”

悟道人命格下,陸景對於這向天借元神通已有眉目。

再加上呼風刀、喚雨劍,更是大大縮短了陸景修行此法的速度。

“還有引風、召雨兩種神通也會有所進境,到了那時我才算是真正踏入神火,以神火之能禦敵,戰力還可更盛。”

“登上高處,即便不曾獲得趨吉避凶命格中的機緣,也會有這天地間的機緣前來尋伱。”

——

幾日時光轉瞬即逝。

陸景和魏驚蟄並肩站在麒麟街上。

麒麟街以街口兩隻石麒麟得名,據說這兩隻石麒麟乃是開國太宗親自雕出,用於祭奠早年死在農地上的太祖。

事實上,大伏太祖不過一介農夫,太宗修為大成,擊敗陳霸先問鼎天下,建立大伏朝。

後來太宗登上帝位,便將自己已經故去的父親追封廟號,為大伏太祖,以表追念。

所以……大伏實際上是太宗開國。

“這裡便是那一處善堂,我已經和其中值守的官吏說了,往後你就入這善堂中,行督查之事。”

陸景抬眼望著這一處原本是官宦府邸,空置已久,又被改成孩童善堂的所在。

魏驚蟄今日難得穿了一身長衣,他軀體越發健壯,手中卻捧著幾本典籍,向陸景行禮。

這善堂乃是京尹府連同其他諸多機構一同建立。

陸景在某種意義上,是這處善堂的真正締造者,隨著善堂越發完善,陸景的聲名也越發響亮。

所以就如鍾於柏之前與陸景提及的那般,因為太玄京百姓的呼聲,早在善堂建立之初,陸景對於這善堂就有督察之權,鍾於柏也早就和陸景說過,讓陸景找一個可靠的人,入善堂監督,以免再度發生許白焰那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