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2章 于謙

    帝剛上位之時都想做個英明神武的好皇帝,所以勤政了點。

    按照他們估計,這江玉燕最多堅持一個月。要知道天下大小事情,事無鉅細都過問,這精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耗得起的。

    半年後,大臣們慌了,這江玉燕是鐵打的嗎,一天到晚都在工作,連偏遠小縣一個農夫家裡田被搶的事都過問?

    還有那錦衣衛的實名舉報機制真是讓他們打心底裡厭惡,一個平民竟然有資格狀告士紳勳貴!

    這天下到底是誰的?難道還是那些屁民的不成?

    ......

    翌日,早朝。

    卯時(早晨五點),朝會。

    “拜見陛下!”百官彎腰作揖。

    劉喜直接大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頭戴冕冠的江玉燕暼了眼朝下群臣,一個個滿臉疲倦。

    就是要這樣,天天讓他們累到下值就回去睡覺,他們才不會沒事就胡思亂想。

    太子朱見治就她旁邊的小龍椅上,正襟危坐。

    這小傢伙就是她和百官表明的態度,和武週一樣,不會奪了大明江山,等她老了,就會把大明再還給朱家。順便還提拔前朝大臣李賢進內閣,讓他親自見證。

    李賢出列:“稟陛下,先皇已逝,請定下諡號,以為史官編纂。”

    “呵~”江玉燕笑了笑:“那今天諸位愛卿就定一下他的諡號吧。”….頓時朝堂一靜。m.x.com

    吏部侍郎于冕走了出來:“微臣有言,正統十四年,天順帝御駕親征,隨意指揮,致使我軍大敗,二十萬精英損失殆盡,整個大明文武中樞幾近一掃而空,追隨出征的文武高官幾十人基本上全部殉國。

    隨後天順帝竟帶著瓦剌大軍去大同和宣府城下喊話開門,丟盡我大明顏面。

    正統一年,天順帝復辟,自此擅殺大臣將領:于謙,拒絕開城門的郭登及羅亨信等人。

    年後,天順帝為俘虜他的瓦剌太師也先,修廟祈福,此事簡直驚世駭俗......

    種種惡行,微臣認為天順帝不配進我大明太廟,更不可葬入孝陵。

    至於諡號,微臣以為紂字最為合適!”

    話音一落,朝堂突然靜了下來。

    這尼瑪也太狠了吧?

    不過大家想想于冕的身份也就合理,他是于謙的兒子。于謙為官清正,可以說為大明死而後已,結果還被天順帝抄家、流放。

    皇帝做到他那樣,可以說自他起始,大明再無人肯為這朱家效死命。

    片刻後也有朝臣出來反對,畢竟他們曾經還是天順帝的臣子,現在出來說兩句一個是給燕皇一點印象,另一個表明他們也是重情的人。

    討論許久,江玉燕一言而決:“那就定為‘桀’,這天順帝不入太廟供奉,不入孝陵。

    另,景泰帝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在位期間,篤任賢能,勵精政治,諡號為‘戾’大為不妥,改為‘英’,居太廟,遷陵棺槨至孝陵!”

    “陛下聖明!”百官連忙同意。

    以前那些喜歡反對的,要麼已經回家,要麼已經見到祖宗。

    沉吟片刻,江玉燕看著于冕繼續說道:“于謙少保,氣稟剛明,才優經濟,兼資文武,茂著聲猷[you]。正舉步難危之日,保障家邦,選將練兵,摧鋒破敵,中外賴以寧謐。

    朕欲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文正,配享太廟,與大明曆代先帝共享香火。

    諸位可以異議?”

    百官一愣,從明代開始,文臣諡號均為兩個字,因此“文正”這個諡號便是對文臣的最高評價,不過,以于謙力挽狂瀾的功績肯定配得起。

    隨後。

    “陛下聖明!”

    堂下大臣突然覺得這女魔頭好像還是個好皇帝,只要做了事她就捨得賞。那日後封爵拜相,豈不是看自己表現。

    還有,那直接威脅到她位子的太子安然無恙,曾經大罵她的李賢也願意重用。這燕帝之心胸氣魄,真是浩然博大,古來罕有。

    也許,他們這一代君臣還真的創出秦皇漢武的千古佳話。

    要不,試試幹兩年?

    有些文官們突然想起自己讀書時的理想,絕對不是前些年每天怎麼和上司拍馬屁,不是想著怎麼搞錢,怎麼升官。

    而是為百姓做事,為大明崛起而奮鬥,而是名留青史!….諡號討論過後,朝臣又開始奏摺春耕和水利,老生常談的問題,某些地區每年秋汛都發大水,修得大壩簡直就是一團糟。

    江玉燕直接下了命令,以後誰修

    的大壩一家老小在秋汛期間都住在壩上,水不停不準下來,看誰以後還敢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