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一百九十七節 造船計劃

    一百九十七節 造船計劃

    蕭子山和方非商量下來,認為眼下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了,艦隊回來之後還有許多的事情要作,包括文總一天到晚反覆提倡的“計作查改”,整套流程下來起碼也得要半個月的時間了。還得向香港的852基地運輸基建材料和必要的軍火,確保香港支隊能夠在當地抵擋住一切敵人的反攻。

    這樣計算下來,蕭子山認為不如將年會推遲到十二月底進行――和1631年的公曆新年一起慶祝。

    “你知道,遭遇了大半年的貿易封鎖,不少物資都缺貨,正好這一個月時間先緩緩氣,讓物資充裕起來,辦年會才方便。”

    於是年會最終就決定在12月26日前後進行――根據高山嶺氣象臺差不多三年來的觀測,本時空冬季臨高的最低氣溫在9~10攝氏度左右,一般要出現在1月份中旬。12月下旬的平均氣溫還有17、18度,有時候還會出現21度的左右的氣溫,在海邊lu天聚會正好冷熱相宜。

    執委會內部,此時正就珠江行動之後的戰果、後續問題和明年的戰略規劃進行著緊張的磋商。劉香從珠江口的消失讓執委會十分的意外――沒想到這個和鄭芝龍對抗到最後的大掌櫃竟然會如此乾脆的在丟下傳統地盤避戰。執委會對此十分擔心,深恐劉香會選擇時機對香港的基地發起大規模的反攻作戰。香港基地迄今還是草創的階段,不過是分艦隊還是駐軍,力量都很微弱。急需大規模的加強。

    從臨高運去的增援物資不僅包括火炮、士兵和建築材料,還需要大量熟練的建築工人為明年的香港開埠進行基礎建設。碼頭、棧橋、貨棧、商鋪。司凱德每天都在執委會工作會議上竭力爭取運往香港的物資和載重噸――除了部分物資從廣東可以就近採購之外,大部分香港所需要的物資依然需要使用船隻從臨高發運。

    從臨高到香港700多公里的航海線路使得大規模的船團和護航隊體制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過去使用的高廣船行這樣純民間質的船運企業如今已經不能起到掩護作用――劉香和鄭芝龍隨時可能對這條航線上的所有船隻發起無差別攻擊。

    海南島上,除了瓊山之外,北部各縣已經相繼落入澳宋之手,但是隨之而來在各縣進行政權建設需要的大量人員、物資的流通都需要大量的海上運力。而三亞開發對物資和人力的需求依然源源不絕,這使得船隻的運力緊張起來。除了在進行反圍剿的幾個月時間裡因為對外貿易中斷,船隻運力寬裕之外,從澄邁大捷之後,整個海上運力的呈現需求旺盛的局面,以至於到了十月,原先不作任何限制的近海運輸載重噸分配也劃歸企劃院統籌管理。

    運力緊張是得依靠原先海軍的中ia型船隻進行貨運已經變得愈發困難。出海航行過於頻繁使得船隻和水手的工作狀態變差,海損情況開始上升。

    擴大船隊成為執委會的一個共識,但是整個1630年,因為戰爭和開發三亞的關係,財政總監部對基礎建設、陸海軍、軍備設施的投資佔去了全年預算的一半以上。而直接用於造船的開銷幾乎為零。臨高的航運業,幾乎完全靠對舊有船隻的進行維修改造來支持的。儘管從規模來說,臨高的船隊也相當可觀,舊式帆船中的雙桅/百噸以上級別的船隻保有量有126艘,另有30~70噸的單桅船92艘。

    這些船隻全部歸海軍管理控制,一部分船隻經過改裝作為漁船使用,一部分安裝了多少不等的火炮和打字機成為專業的作戰用特務艇,另外一部分安裝了少量的火炮,專用來充當各種海上雜務,包括運輸、巡邏和捕魚。命名也很簡單,只是簡單的用註冊港+用途+編號。諸如:“臨特”、“臨漁”、“臨運”這樣的名字。

    21艘載重噸在200~500噸的船隻――類似“瓊海煤”這樣的大型帆船,被授予了獨立的船名――作為專用運輸船集中使用,特別是前往越南的運糧船和前往三亞、香港的物資輸送船,全部是由這些“大型船”負擔。這些船隻也有少量的武裝,並且留有擴充武裝的餘地,必要的時候可以投入戰鬥。

    除了這些由海軍控制的船隻之外,在廣州-雷州-臨高的航線上,過去還有高廣船行和海安船行兩家船行的船隻在航行,這些船隻由殖民及貿易部控制,分別由廣州站和雷州站進行管理。高廣船行有12艘三桅大福船,分別以“廣+天干”和“高+地支”的方式來命名,這些船隻在廣州-臨高之間開辦客貨裝的定期航線,在第二次反圍剿之前業務十分興旺,二次反圍剿作戰開始前,一部分船隻逃往臨高,一部分被官府扣押沒收。暫時還沒有恢復起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