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十九節 高爐(技術文!)

    進風口設在爐缸的上端,一共有8個,風嘴要突入爐壁內。由於要耐高溫,所以爐嘴使用青銅製造,爐嘴內部有冷卻用的水管,在運行時同樣不間斷的供水進行循環冷卻。出鐵口設在靠近爐缸底部的地方,在出鐵口的上面是出渣口。同樣是用青銅製造並使用循環水冷的。

    高爐不但容量大而且是連續生產,大型高爐的爐喉部的溫度極高,不能使用人工加料,而是機械式的自動加料。高爐加料的方式好幾種,姜野和季無聲商量下來決定採用機械結構中最為簡單的裝料桶裝料法。裝料桶是鐘形的,將料斗運到爐頂,然後將裝料桶升至爐頂上,卡住爐頂,然後爐料從可開啟的桶底部漏到爐喉裡去。料斗是通過曲柄連桿機構在軌道上滑動帶動料桶的。這套系統雖然不復雜,卻要求工業系統在鏈條、機械傳動和動力機械方面提供可靠的裝備。

    姜野說:“當初展無涯說不上高爐只搞轉爐,從廣東進口生鐵鍊鋼。我還覺得他有點右傾保守主義――現在看來當時就算想搞高爐也未必能成。”

    “當時要搞也就能上三五米高的土高爐。一晝夜出個二三噸生鐵,頂天就是五噸。加料多半還是用絞車把爐料絞上去,再由工人一鏟子一鏟子往爐喉里加――工人被烤得半死不說,加料慢,落料還不勻。效率差得和現在的小化工廠一樣。”季無聲對化工系統的本家很同情。他的這位本家的工業規模按照舊時空的標準連70年代的縣級化工廠都夠不上,很多產品還是實驗室級別的製造、要不是從舊時空運來的煤焦化聯合生產廠還能壯壯場面,光那個800噸合成氨和電解食鹽車間的可憐產量就使得他在每次企劃院會議上咆哮。

    “等我們的鋼鐵聯合體一投產,大約就會大規模的暴化工設備了,你們機械部門的擔子不輕啊。”

    “這算得了什麼。”姜野倒不在乎,“能不能出點特種鋼什麼的?特別不鏽鋼之類。要用得地方太多了,還有硅鋼,造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都需要。你不知道常公三天兩頭到我們那裡哭訴電力建設上他沒有用武之地啊。”

    穿越集團的電力是一個要命的短板,不管是發電量、供電還是電力使用,大概也就是舊時空20世紀70年代末期小縣城的水平――甚至還不如――組建全縣電網尚且做不到。而缺電的直接結果就是到處林立的蒸汽機的鍋爐。

    “你的要求比較難,這兩者前者需要的有色金屬我們搞不到,後者冶煉難度大。不過錳鋼能很快出來――田獨的鐵礦石本身含有較高的錳,當地還有一個錳礦可以開採。”季無聲說,“再說常公不是一直在他的筆記本里規劃東亞電網超高壓輸變電系統、喜馬拉雅超級電站、長江梯級電站開發計劃――他可以一邊當電工一邊先搞計劃麼。”

    “雖然沒有不鏽鋼和硅鋼那麼振奮人心,也算很好的消息。”姜野說。錳鋼具有高強度高耐磨性的特點,在許多大型機械上都有重要的作用。有了錳鋼之後目前質量低劣的軸承、齒輪和結構件、連接件的性能就能有極大的改善。錳鋼還可以製造供工業用得刀具,為軍工提供優質的武器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