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八十二節 擴大隊伍

    大孩子單獨住一間宿舍,趙引弓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親自去給他們上課。大孩子雖然心智較為成熟,但是長期流浪乞討的兒童,人格心裡多半都有扭曲的地方,亦會染上各種惡習。臨高有一整套管理和教育流民的方式方法,什麼人都可以派用處。但是在這裡他不得不慎重,所以收容兒童的時候特意關照蔡實,氣色好言詞伶俐的流浪乞兒一律不要,暫時只收容那些即將餓死和被拋棄的孩子。

    這麼一來,他覺得現在人手實在又少了些。當下關照蔡實和孫旺才,有來源可靠願意賣身的就收留下來――一律立“絕契”。

    趙引弓除了收容兒童,擴大奴僕隊伍,又用幾天時間實地踏勘了杭州的主要市集和各種貨物的行市。對杭州的貿易狀況有了大致的瞭解。看來,在杭州最容易來錢的還是絲綢業和茶葉行業。

    自唐宋以來,江南就以種桑養蠶著稱,明代尤其發達。特別是太湖下游的蘇州、湖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一帶都是重要的蠶桑產區,每年都要生產海量的生絲和綢緞,而杭州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不但浙江全省的貨物在這裡流轉,連來自南直隸的蘇州、湖州的絲產品也在此地集散交易。

    至於茶葉,浙江本身就是產茶大省,而鄰近的皖南又是茶葉的重要產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安徽茶葉通過徽杭古道運到杭州來,在杭州當地加工集散。

    絲綢和茶葉都是海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在內貿中也是受歡迎的大宗商品。如果能在杭州控制一絲一茶,在利潤上不會比雷州的糖差多少。

    不過要如何插手這兩個行業,趙引弓一時還打不定注意。他對蠶桑業和茶業都不熟悉,更不用是17世紀的狀況了。

    想來想去還是要找一個熟悉行業的人來帶路才行――正好這時候蔡實又從外面收容到一戶沈姓人家,說是願意入府為奴的。

    “他家情願全家投效入府。”蔡實說著遞上一張帖子。上面開列了這戶人家的全家姓名、年齡、性別清單。

    趙引弓見帖子上新投效的這戶人家:一對夫妻三十上下,下有三個兒女。最大有十三歲,最小的只有五歲。

    全部賣身價只要十兩。便宜的簡直不敢相信――別得不說,光他們家這個十三歲的女兒,交給人牙發賣起碼也能賣個二十兩。趙引弓倒有些遲疑了,這戶人家賣身算是什麼來路?

    蔡實說這家人是仁和縣的蠶農,原本家中還有幾畝桑地,不合去年養蠶的時候桑葉短缺,借了高利貸,利滾利的一家子的土地房屋全給債主收走了,現在走投無路,情願賣身為奴。只是要求契內註明:“不能離散骨肉”、“主家遠遷離杭準自贖”二條。

    怪不得他們只要十兩銀子,趙引弓心想,原來在這裡還有個伏筆。早聽說過浙江人處事精明能幹,看來這是由悠久的歷史傳統的。

    “老爺,他們原本就是蠶農,養蠶、種桑、繅絲全是行家裡手。老爺若是買幾畝桑地,交由他們打理,不愁每年不落個百十兩銀子的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