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一節 孔令洋的野望

    即使種群質量不高馬匹,亦可以作為騾子的母本或者父本使用。國內的馬種不佳,但是頗有一些優質的驢子,德州驢等大型驢種平均肩高較之於普通的蒙古馬毫不遜色,甚至略勝一籌。騾子力量大,耐粗飼,能連續役使用二十年以上,遠比馬來得經濟。

    從使用的角度來看,伏波軍和民間使用大型力畜主要目的是解決牽引車輛、火炮和機械;馱運物資裝備。在這方面騾子較之於馬匹更為實用,而且飼養成本低。騎乘用馬的需求量並不很大,引進培育騎乘馬不是當務之急。

    昌化相比之臨高更適宜充當畜牧業基地,不過河口地區在夏季嫌過於溼熱,不利於大批牲畜的繁衍。孔令洋經過這一階段的考察之後,看中了昌化江河口以東4公里之外的昌化大嶺。那裡海拔400多米,以樹數草原植被為主,氣候涼爽,是較為合適的夏季牧場。孔令洋打算在今年秋冬季就開始對昌化大嶺進行初步的規劃建設,等到明年夏季初步啟用。

    要擴大牧場的規模,勢必要增加人手――特別是技術人員,不管是畜牧還是獸醫專業,可用的歸化民人員眼下都是零。

    除了楊寶貴眼明手快的撈到幾個學生當自己的學徒之外,孔令洋到現在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徒弟。勉強弄來了四個徒弟,帶到昌化來之後耳提面命,晚上補課,白天實習,大致算是了點基本的獸醫學知識,也能幹點給牲畜接生、配種之類的簡單活計,但是長遠來看這批人的基礎太差,最終也就是靠經驗積累成為個“老技術員”層面,難成大器。

    他現在外放出來了,昌化縣是個小縣,正好事少權大。有較多的業餘時間可供支配。如果有足夠的學生帶,先來一兩年基礎課,配合實習,邊幹邊學到有了一定基礎,再輪番楊寶貴那裡去實習,讓他帶臨床提高班。然後從從裡面選拔出最好的苗子再進一步的培養,最終成孔令洋臆想中軍需大學的獸醫系的教師。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孔令洋和楊寶貴一直企圖從芳草地的學員中預訂幾個乙種文憑獲得者來學習獸醫,然而乙種文憑持有者的歸化民粥多僧少,畜牧獸醫行業一直排不上號。

    所以他在大談遠景規劃的時候,不時的插入幾句缺少可培養的學生的苦經,把自己的意思傳達出去,爭取他們在元老院的會議上給自己的方案足夠的支持。要知道眼前這幾位在執委會的說服力可比自己強得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