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三百二十六節 正攻和迂迴

    毛承祿知道自己這幾句話已然起了作用大,當即命令全軍向沙堤上前進。

    太陽漸漸的升起來,四野裡一片寒冷的白色光芒,正月裡的冬日清晨,風寒刺骨,龐大的叛軍人群猶如洪水一般,翻滾著往屺姆島的沙堤上而去了。上萬人行走時候噴出的白氣蔚為壯觀。

    陳思根站在柳條邊稜堡上的一個瞭望塔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正在開進的叛軍。

    密密麻麻的人群讓看著就覺得頭皮發麻――更令他唏噓的是走在前面的正如朱鳴夏所說的,全是一些衣衫襤褸,面如菜色的可憐百姓。

    他們一個個破衣爛衫,很多人乾脆光著腳在雪地裡行走,皮膚凍得發青,明知道自己是去送死,只是為了幾句空洞的許諾。

    想到朱鳴夏和自己說得話,他知道這朱隊長是毫不介意自己殺死多少可憐的百姓的,而且還擔心自己手軟了。

    我就是想手軟也辦不到。陳思根心想,就眼前這個陣勢,這柳條邊前不血流成河怕是不成了。

    柳條邊的防禦已經了緊急加固,原本的柳樹柵欄已經砍去了樹冠削尖了頂部,砍掉的樹枝選粗的直的橫綁在柳樹之間,小一些的做成鹿砦樹立手榴彈投擲的距離上。僅僅翻越這道柵欄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稜堡上的火炮按照陳思根的吩咐重點配置在兩翼――既可以集火射擊正面來敵,也可以向冰面上射擊。畢竟現在沙堤兩側海面都已經冰凍,敵人完全可能下到冰面繞過柳條邊的障礙向稜堡直接進攻。因而在靠近稜堡的海岸線上已經挖出大致有一人高的陡坡――自然海岸多數都有這種侵蝕坡,支隊只是修整一下,陡坡上潑水凍冰。

    他注意到有六門紅夷大炮已經在距離柳條邊大約八百米外安設炮位,從大炮的摸樣看,應該是發射十二磅炮彈的半蛇銃。這種炮的有效射程將近二里,是頗具威力的火炮。

    陳思根在發來的情報資料上得知道叛軍運用火器十分老練,而且多次將重型火炮機動使用,屢次重挫敗官兵。在整個登州之亂中,叛軍的火炮運用是最為出彩的。

    這邊毛承祿手下的炮手們正在忙碌著。這六位紅夷大炮都是從登州城內取出得,這些炮手也都是受過葡萄牙人訓練的,一名把總在旁監視,不斷的發出口令,士兵們各司其職,安設炮位、裝填火炮顯得十分純熟。

    一名炮手舉起一柄木尺,閉起一隻眼睛來對著柳條邊觀察――他們使用的是比較簡單原始的視差測距,雖說如此,在當時的大明軍隊中也算少有的了。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