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二節 測試

    張溥默不作聲,不置可否的端著茶杯,只管默默地、小口地呷著茶,甚至沒有看客人一眼。趙引弓心裡又不安起來:莫非對方對自己的請託在表示拒絕?忽然他警醒起來,這一定是對方在試探他――中國的上位者們為了表現自己的“捉摸不定”,表達一種壓力,往往喜歡玩弄這種心理戰術。

    唯一的對策就是徹底的無視,以沉默對沉默。

    半響之後,張溥又說道:“聽聞先生在杭州有一家書坊?”

    “不錯,完璧書坊正是學生的產業。”趙引弓心想這“左顧言它”也是傳統話語術之一,當下沉聲凝氣,不驕不躁的回答道。

    “學生聽得完璧書坊的經營頗為了得,先生很有陶朱之術。”

    “先人幾代業商,才掙下一份家業,學生雖然進學,亦不敢忘先人挑擔市賣之勞。”趙引弓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說道。

    這份做派讓張溥點了點頭,他早就聽孫淳、方以智等復社中人談過這位趙老爺和他的完璧書坊,知道趙老爺雖然看起來風度翩翩,其實肚子裡沒什麼學問,經史子集中除了“史”還算多少知道些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談起宋代歷史來頭頭是道,很多人物、事件的評點也很有深度,顯得極有研究,但是說起《資治通鑑》、《宋史》裡的原文卻大多一無所知。但是論及“雜學”、“格物”,其他人在他面前簡直堪稱無知了。方以智來信提及到趙引弓的時候對他的雜學五體投地。

    總而言之,這位趙老爺的學問是很奇特的,他的秀才功名的由來不問可知。

    更耐人尋味的是,趙老爺的完璧書坊裡賣得用得大多是“澳洲貨”。正好現在在當太倉知州的劉士鬥就是南海縣人。他和張溥是同年,又是復社成員。所以張溥對廣東的“澳洲人”的種種作為知道不少。

    趙引弓顯然是靠著澳洲人發家的廣東當地人之一,張溥當初就有這樣的判斷,現在更是深信不疑。

    問題是,一個有著深厚澳洲人背景的人為何要挽救孫火東的前程?孫火東雖然醉心於西學。卻沒聽說過他和澳洲人有什麼交集。

    他問道:“先生欲解火東之厄,所圖何為?”

    趙引弓早有準備,當下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張溥點頭道:“原來先生和孫火東是同教中人!”

    他又問道:“先生即有陶朱之術,想必精通經濟之道了。”

    趙引弓想這發散性思維真有點趕不上。不知道他什麼意思,便說道:“倒是略知一二。”

    “我太倉一地,原是割崑山、常熟、嘉定一隅,地勢高亢,百姓多種花,少植禾。每年的秋賦白糧,都要從外地購糧才能完賦。且不說這漕運白糧入京沿途的苦楚。就是每年買糧完賦,往往還有奸商阻攔糧商運糧來銷,囤積居奇,一石米賣到一兩三四錢。百姓苦不堪言,往往為此破家,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解?”

    趙引弓一愣:這算是考問自己的經濟之道了?他想了想有點明白了,張溥多半已經準備答應自己的請求,但是他要看一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值得對方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