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四百三十二節 上海總號

    自從在買下了沈家之後,趙引弓就開始在完璧山莊試驗xing的開展了養蠶。專門開闢了一片蠶桑園,由沈家負責。完璧山莊多山地,適宜植桑樹。趙引弓便通過農委會運來了幾百株優質桑樹樹苗和一批蠶種,準備在杭州搞優質蠶桑種植養殖。

    江戶時代的中ri貿易最大的份額就是生絲。ri本每年需要生絲75~100萬石,其中一半要進口,除了少數自用以外,大部分是做成外貿綢和天鵝絨出口給荷蘭人。等於是兩頭在外的加工業。

    臨高能提供的生絲並不算多。通過萬有和商業夥伴從珠三角收購的生絲大部分直接賣給荷蘭人和英國人了。所以趙引弓必須立足於本地收購浙江生絲。

    浙江的絲源相當充沛,只要有銀子,很容易就能搞到足夠的出口生絲。但是趙引弓對土絲的質量不滿意――確切的說,是被吳南海和司凱德兩個人撩撥的不滿意的,趙引弓其實對養蠶業和絲織業都是一竅不通的,但是沒少聽過這兩個人對國產生絲充滿鄙視的評論。所以他在杭州一搞到王四娘母女,馬上就野心勃勃的動手開始搞蠶種業了

    中國雖然是蠶桑的原產國,但是養蠶業和絲織業在清代就落後了。因為忽視育種,土蠶的蠶種不斷退化,生絲的產量和質量也不斷的劣化。ri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為了擴大出口,在蠶種育種、養蠶指導和繅絲設備改進上花了很大的jing力,因而很快就異軍突起,搶走了國際市場上原本佔據主要份額的中國土絲。而且自此之後,ri本在蠶桑方面一直居於領先的地位:產量高,質量好。以至於到了費孝通等有識之士希望重振國產生絲的1920年代,不得不全盤從ri本引進蠶種、技術和設備。第一批現代蠶桑業的專業教師幾乎全部是ri本留學生。

    ri本在蠶桑方面的這一優勢甚至一直保持到了21世紀。農業部屬下的蠶種場的恆溫恆溼養殖場裡繁育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幾十個優良蠶種。其中有用來製作出口領帶、和服、晚禮服、雪紡面料的特別品種,這些品種大部分是ri本培育的,在巴西和東南亞進行飼養。這些蠶種原本對輸入中國控制很嚴。幸而21世紀初的十年ri本長時間經濟不景氣,稍微繞點彎子就弄到手了。甚至在吳南海的要求下北美分舵還弄到到了含蜘絲蛋白基因的轉基因蠶,眼下也在農委會蠶種場進行選育,希望有朝一ri可以用來造防彈衣。

    臨高的氣候不適合推廣大規模的養蠶業,因而鳳凰山莊的蠶種場一設立,農委會就將大部分蠶種運到了杭州。有了穩定的育種基地,所有這些蠶種,包括和古代土產蠶種雜交的適應種都可以大規模培育。只要有訂單就可以外包給養蠶戶養殖。(未完待續。)

    無彈窗.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