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五節 催青

    不過,村民們並不懂得這點。在他們看來自己留種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外購蠶種的農戶很少。

    這個時候,又有船給沈大家送來了“布子”,卸船的時候,大家就發覺送來的布子數量很多。一般的人家,不過養二三張,多得也不過五張十張的。若是蠶花好,一張布子的蠶種差不多要十石的桑葉才能支撐到“上山”。這對自己沒有桑地或者桑地少的養蠶戶來說要冒很大的風險。

    沈大家從船上卸下來的“布子”雖然大小、形狀和大夥用得完全不同,但是隻看數量也知道遠比一般的農戶來得多――怎麼也得幾十張布子。

    這沈大的主家可真夠闊氣的!這得要多少桑葉才能喂得飽這些“寶寶”。大夥都在咋舌之際,又聽多多娘說了,這些布子是千里迢迢從廣東運來的,據說是“廣東種”的,比這裡的餘杭種和湖州種都要好――這話大家是不大相信的。比本地的餘杭種好,這個或許是;但是比號稱天下第一的湖州種還要好,那就是天方夜譚了――誰不知道湖州的生絲是甲天下的。宮裡上用的綢緞可都是拿湖州絲織得。

    雖然王四娘也說了,如果想養廣東種的,可以從她家賒幾張蠶種去,一樣到收了蠶繭之後再還。但是村裡的大多數養蠶戶都是自己留種的,自然對這種新鮮玩意不予認同。王四孃的廣東種一張種子也沒人要。沈大聽說之後覺得自己出了一口氣。

    多多孃家因為家裡女人多,不缺人手,自己便乾脆在王四孃家正兒八經的當起“忙月”來了,工錢不敢計較,光每天吃飽飯,回家還能帶回些冷飯這個待遇就讓很多人家眼紅了。大慶媳婦更是慪氣,時不時要和公爹相罵一場。

    多多娘似乎很得意自己的這個差事,每天回家之後照例還要當王四孃的傳聲筒,把她家裡準備蠶事的經過都吹噓一番。因而大家都知道沈大家裡養蠶的種種花樣。比如最近用石灰刷了蠶室不算,還在蠶室裡關緊了門窗燒硫磺燻房――據說這叫“消毒”。

    這還不算新花樣,最新的花樣是王四孃家的蠶種一到就已經開始催青了,而且催青不用人工,全用火力。

    養蠶過程中,催青工作尤其重要。所謂催青就以人工升溫的方式讓蠶卵孵化。在自然環境下,過冬之後蠶卵也可以自己孵化,但是自然條件下溫度溼度不一,蠶感溫程度不一,孵化不齊,體質虛弱,病弱蠶多,收繭少且質量低劣。因此中國很早就意識到要採取人工增溫的方式來統一孵化出蠶。

    土蠶養殖,全靠人工催青。穀雨一過,留種的“布子”上開始漸漸顯出綠色來了――這是蠶種發育即將孵化的先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催青的工作了。

    土法的人工催青,全靠“孵”。這在鄉里是女人的活,把布子貼肉焐在身上,靠著人體的恆溫發熱來催青。

    用火力催青,那真是聞所未聞,沈開寶在私底下和大慶三慶說:“火迫蠶――又不是雞鴨,我活了五十多年都沒聽說過。蠶寶寶這麼嬌貴的物件,拿火去烤它,不活活的把蠶種烤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