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十六節 農業蹲點

    馬千矚心想這個訟棍又在推銷他的“依法治國”理念了,說:“這樣不好吧。大明朝還表面上說著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呢,你這麼明明白白寫在法條上,怕是說不過去吧。”

    “督公啊,就應該這樣,依法治國一定要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依法治國,我們過去有著太多法律不明確的地方,有著太多的權術運用的空間,這和依法治國的精神不相符的。”

    馬千矚說:“用法條來明確這個我沒意見,我就是擔心每部法律上都扯這麼一句是否合適?我覺得元老地位的法條可以放在憲法裡列一款就好了,用不著也沒必要放在每部法律裡――說起來你們連憲法都沒起草吧。共同綱領這東西只能算是黨章,不能和憲法混為一談!”

    “我也覺得應該這樣,不然歸化民還不得對這個共同綱領的內容好奇死?再說過了三五十年,這條款掛著就擺明了刺激歸化民嘛――招人恨。一個都算不上法條的x少x寬都被人罵了幾十年,”吳南海發言了,“咱們一面說說人人平等,一面又公然宣告元老高人一等,要千秋萬代,這不但精神分裂,而且給以後的反對派以很大口實。孔子一句意義多解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被人一直揪辮子罵孔老二。我們搞個元老更平等,除了立個靶子給歸化民之外毫無意義。要我看連憲法裡都不該寫這條,大家暗箱操作就是了。反正有共同綱領和榮譽法庭的設定,元老真有什麼法律問題也不會上普通的法庭,何必寫上去?”

    最後決定不寫這條,但是在憲法中寫入元老院是國家的締造者、領導者、保衛者和指導者的崇高地位。

    接著又討論了企劃院提出的遷徙部分工廠到瓊山的計劃。博鋪港本身算不上什麼天然良港,目前的貨物吞吐量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狀態。要進一步增加貨物週轉量,就得進行大規模的港口建設。

    “現在僅每年從鴻基輸入的動力煤就達到12萬噸,這還不包括焦煤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輸入。已經出現了貨物壓船壓港的現象。很有必要對臨高的工業企業進行一次疏散。”

    因為已經有了攻佔廣州之後的產業遷徙計劃,所以主要疏散的是造船廠。現博鋪造船廠的設備和工人除留一小部分維持修船和小型造船能力之外,其餘全部遷香港島另設新廠。另外耗煤量大。原料和產品兩頭在外的臨高玻璃廠、瓷器廠;需要大量秸稈和水的造紙廠和原料基本靠輸入的木材加工廠也將整體搬遷到瓊山縣。

    這樣不但可以利用海口港的運輸能力,還能減少臨高縣的非農業人口密度,緩解下住房壓力,也便於就近取食:瓊山和文昌都是農業大縣。

    “搬遷我是沒意見。就是那些搬不走的廠房、窯口可惜了。”程棟多少有些惋惜。

    “其實也沒什麼可惜的。這些窯口大多是急就式的,標準不高,隱患很大。留下的廠房還可以給其他廠子用。”展無涯倒是滿不在乎,“再說這麼幾年用下來,就算壽命沒到也得大修了。正好乘著搬遷的機會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