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五十二節 新幣制

    林佰光聽完賀新的彙報,點頭示意他出去。用鉛筆在自己的鹿皮筆記本上劃上了一個符號。

    從香港到廣州的水路,沿岸的所有明軍哨卡、所城大多已經和他們達成了“投誠”的協議。即使不願意公然投澳的軍官,也表示自己絕不會攔元老院的路,“自取滅亡”。

    在風雨欲來的前夜,叛賣已經蔚然成風。幾年前的廣州戰役打斷了廣東官軍的脊樑骨――從而使得這一帶的官兵無不“聞髡色變”。

    無論他們相信不相信澳洲人有“逐鹿天下”的本事,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在澳洲人的“船堅炮利”的優勢面前為大明盡忠卻是個事實。

    越是朝廷的既得利益者,在危機面前越不願意為朝廷盡忠。林佰光在敵工工作中對這點的感觸最為深刻。這些人擁有了太多的財富,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會盡量避免自己的人身財產受到損害。明廷敲骨吸髓徵集來得糧餉供養出來的關寧軍,將領們肥得完全喪失了為朝廷一戰的勇氣。

    廣東的明軍雖然不是關寧軍,但是軍隊的情況卻並無二致,軍官們各按層級和權力大小擇肥而噬,侵吞軍餉,盤剝士卒。除了供養自己的親兵家丁之外,對部下的死活毫不關心。軍隊的腐朽敗壞到了極點。伏波軍一旦發動進攻勢必是摧枯拉朽的局面。

    但是林佰光和即將接管廣東的元老們也很清楚,雖然官軍已經腐朽敗壞,但是畢竟是多年經營的地頭蛇,不少營兵都是本地衛所出身,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在強敵進逼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於“保家”的目的而堅決“衛國”。一鴉的時候,八旗綠營已經腐朽,面對英軍進攻都是不堪一擊,唯獨英軍進攻鎮江的時候。當地的駐防八旗還是出死力堅守的。

    擊滅敵軍並不費力,但是戰火波及之下,生命財產都會遭到很大的破壞。其次潰兵四散入鄉,立刻就會變成土匪。對鄉村造成二次破壞,會加重元老院接管政權之後的社會治安任務。

    因而軍管會制定的對廣東官軍的政策的總體原則是儘量採用“和平”模式,爭取其原建制“投誠”,然後再逐次加以改編吸收。至不濟的也可以被裝到海南島去充實勞動大隊。

    “在爭取他們投誠和接受改編上,他們真心實意是最好。三心二意也無所謂。”文德嗣在軍管會元老的會議上總結道,“只要能夠接受和平改編的,他願意留也好,願意跑路也好,我們都可以任其自便。至於用一點錢收買也沒問題――收買幾個百戶千戶,比打仗消耗的軍費和士兵的撫卹金便宜多了。只要軍隊接受改編,剩下的事情就由不得他們了。”

    在這樣的總體原則之下,林佰光指揮情報網大肆活動,基本上掃清了伏波軍進入廣州的道路。他並不擔心當官的會反悔,在關鍵性的節點上他都安排了暗樁。如果當官的反悔。自然會有人出來煽動士兵。士卒們連年欠餉,又被長官壓迫,早就滿懷怨恨,很容易被激成“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