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五十三節 造幣工藝

    他特別擔心的是有人會囤積銀元,或者更糟,鑄造出來的銀元根本不能滿足流通的需求。財政省能投入市面上的銀元數量是有限的。雖然可以從戰利品中獲得補充,但是對廣東各級官府的銀庫不能抱以太大的期望。至於賦稅收入,那得到夏季才有。

    財政省的諸位元老,其實都指望著“打土豪”。但是這收入是完全沒法預估的。

    會議就在程棟的憂心忡忡中結束了。會後,以梁信為首的幾位機械口的元老就立刻動手開始製作模具。

    考慮到香港廠即缺少足夠的歸化民技工,設備和材料也不如臨高齊全。所以幾種硬幣的鋼模都是在臨高製造的,再裝入專門的箱子由梁信帶去香港造幣廠。

    香港造幣廠就設在中環附近,這個新廠暫時由梁信負責,待到正式投產之後再移交給財政省。按照編制,造幣廠廠長和會計主任由財政省幣制局派任。工廠裡設總務和生產兩科。總務科設有庶務室、出納室、物料庫、煤倉、幣材庫和校準所。另由財政省僱用,國家警察派出的請願警在廠警衛。鑄造科設有技術室,下面設有動力、熔鍊、軋片、衝壓、拋光、酸洗、模具、秤量、印花等各個車間。雖然每個車間的規模都不大,但是也稱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香港造幣廠除少數力工之外,幾乎全是技術工人,都是由元老院自己培養的。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造幣廠特殊的工作。所以挑選工人十分慎重,不但技術要達標,政治評級要高,還得家世清白,有直系親屬在臨高生活。無牽無掛的一律不要。

    梁信到了香港之後,立刻開始整備機器設備,訓練工人熟悉流程,等待幣材一到就開工。鑄造硬幣最大的難點是制模,製出合格的模具之後,製造硬幣本身並無多少技術難度,可以說任何一個機械加工企業,只要有一定噸位的衝床都能製造硬幣。

    沒多久,第一批幣材被運到了香港,這是冶金口專門為造幣廠熔鍊的,是純度99%的1kg金屬條。除了白銀和紫銅之外,另有少量的鋅條。加入鋅是為了提高硬幣的耐磨性

    送來的幣材按照鑄造的品種按比例投入專門的坩鍋,在反射爐內進行熔鍊。按照常理說這樣的熔鍊應該是用電爐。使用坩鍋熔鍊的話至少也得上焦炭作為燃料。現在梁信即沒有電爐,也缺少焦炭,只能用優質的鴻基無煙煤來代替了。好在反射爐和鼓風機的運用也能提供足夠的熔鍊合金的溫度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