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二節 傳說

    這時跑堂送上豬紅粥和油炸薄脆,老崔拿起薄脆,道:“要說撞邪鬧鬼,這條剪子巷就數那條東七巷最合適了,不鬧鬼才是不正常。”

    一個老頭兒說:“老崔你亂噏廿四。東七巷就是條背街的破巷,有什麼稀奇的地方?我在這街上住了一輩子了,也沒聽說過那巷子裡鬧鬼。”

    茶客們都是街上的老住家了,知道老頭所言不虛,也紛紛說老崔在吹牛了。

    老崔卻不著急,慢悠悠的吃了薄脆,才道:“你們知道那條巷子是哪座房子的後巷?”

    眾人一愣,紛紛尋思著。老頭忽然一拍桌子,道:“莫非是枕波園?”

    老崔不作聲,邊喝粥邊點頭。一桌茶客頓時議論紛紛。

    李子玉分到所裡當巡警的時候,在管區大致轉悠過一圈,知道這地方,也聽說過這故事。枕波園原是城裡某富商營造的“金屋”。專賣安置富商高價從江南贖取的一個名妓。幾年一過,富商不免喜新厭舊,來金屋的日子也漸漸稀了。這名妓在外出的時候便與一個書生一見鍾情,暗中往來起來。日子一久便預備著私奔逃走。

    天下無不透風的牆,富商聽聞此事,不動聲色的安排了人“捉姦”。書生原是通過婢女幫助,每晚從後花園小門出入,這一晚風雨大作,他剛進小門,便被人拿住,棍棒拳腳之下立刻招認了私情。

    富商當晚先行家法,杖斃了為他們傳遞消息的兩名婢女,預備著天一亮便將書生送官,革去他的秀才功名,好好折辱一番。沒想到當晚家丁疏於看守,兩人找到機會逃出來雙雙在園子內殉情自盡。從此就傳說這座宅子就成了凶宅。據說這對情侶和兩名被杖斃的婢女的冤魂頻頻在園內出沒,據說富商就是被冤魂索命而死,其後便再也無人敢居住其內。

    富商的家眷驚懼之下,便將這宅園低價賣給了緊鄰的山陝會館。

    李子玉上班的時候,這事已經過去五六十年了,雖說誰也沒見過枕波園的鬼魂,但是這凶宅的名頭依舊十分響亮。一般人沒事決不會踏腳進去。

    李子玉不算是什麼唯物主義者,但是這鬼神之說對破案沒什麼價值,再說地上的血跡也都是真得。至於李鎮國,他是鏢師出身,鏢師長走走夜路荒地,護院坐店又經常在夜間活動,稀奇的事情見過不少,但是鏢師秉承“身正不怕影子斜”、“一身正氣壓百邪”的理念,對老崔說得也不甚感冒。

    又聽得他們一陣亂哄哄的議論紛紛,李鎮國聽了半天全是陳年往事,沒什麼新鮮內容,有點失望,忽然聽到有人說:“枕波園鬧鬼不鬧鬼難說,不過昨天王寡婦家鬧鬼可是真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