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九十節 計算機三維顱面復原

    蘇大廚翻翻手邊的記錄本,用筆做了記號,然後用大勺指著走廊邊上的一隻大鍋說,“喏,46-1號樣品正在15號鍋脫肉,過一會兒就該出鍋了。

    小夥子偷偷舔了舔嘴皮,壓下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覺,“我……我先回去了,慕……慕首長那兒還等消息呢!”

    蘇法醫搖搖頭,“唉!這麼緊張?沒見過大場面啊!”

    這話讓院裡幹活的老仵作聽了都暗歎——這大宋專家心理素質就是好!架了一院子大鍋,鍋裡燉著……這種恐怖場面,就是換了我這驗了一輩子屍體的老傢伙,也有點兒受不了啊!

    經過了初期的亂相,雙山寺從凌亂擺放屍骸碎片的惡臭熏天,到劉大夫噴撒消毒藥水的怪味漫天,再到蘇法醫弄得滿院肉香……法醫和仵作們的工作對象――待檢屍體,也都按規定一一編號、做了初步處理。因為屍骸實在太多,原本建得臨時冷庫放不下,只好臨時從香港調運冰塊來妥善儲藏。用來脫去屍骸上的組織的特大號鐵鍋也不夠:一般人家沒有這樣大的鍋,鑄造鋪沒有訂貨也不會做這麼大的鍋子。蘇莞不得不叫警察局設法從跑大棚的廚子那裡購買。

    用水煮的方式去除骨骼上的人體組織是傳統作法,不過水煮之後dna會被破壞,舊時空的法醫很少這麼幹了,往往使用食腐昆蟲來去除。她現在做不了dna檢測,自然也無需顧忌。

    最為難的是技術人員太少,包括來幫忙的劉三和他的徒弟在內,每天也只能完成幾具屍體的解剖檢驗工作。到這會兒,蘇法醫也只能一面催促眾人加緊幹活,一面先揀著疑點比較大的“工件”下手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包括那名可疑中年男性在內的幾具成人屍身的身份,成了專案組的調查重點。但凌亂的案發現場、殘忍不堪的作案手段、還有案發時已經高度變質的“工件”樣本,再加上根本不清楚受害者的社會關係網,使得傳統的熟人認屍很難實現。

    還好有顱骨復原技術,也叫面部重建,是根據人的顱骨形狀,來複原受害人生前基本相貌的一項技術。這項技術的依據是,在某個具體的位置,人類面部的軟組織的厚度,基本上是一定的。顱骨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這人長什麼樣子。再加上解剖方面的證據,比如生前健康狀況、營養狀況、生活經歷等,這些可以給相貌帶來某些改變的因素,綜合起來對模擬模型做出修正,最終形成受害人的模擬相貌。

    顱骨復原最初是有經驗的法醫手工完成的。經過去除殘存組織、清洗、翻模(也有直接在原骨上進行)、塑形、修整、上色等步驟,最終形成擬合復原頭像。這其中塑形是最重要、也最需要經驗的道工序,具體作法先用塑土線在顱骨各個主要部位粘貼標記出具體的肌肉高度和形狀,再根據這些塑土線形成的大致輪廓補土塑造,自然這工作仰賴於法醫的個人經驗和對人體解剖學的掌握程度。如果這一步出錯,對最終的形象影響是很大的。